保險經紀話你知佢轉咗新公司,潛台詞其實係…

撰文:金子
出版:更新:
(新鴻基金融廣告截圖)

香港作為亞洲數一數二的國際金融中心,有成千上萬的金融機構。根據保險業監理處 2016 年第三季的統計數字,單是已登記的保險公司也超過 150 間,而從事保險業的前線人士,更超過八萬名。(當中可分為保險代理人及負責人/業務代表,需要詳細解釋的讀者,請問問偉大的Google)。

世界這麼大,「行頭」那麼闊,問誰能做到長相廝守,留在一間公司白頭到老呢?

大家身邊都可能有以下的經紀朋友。

他每兩三年便會「過檔」一次,到達新公司後,一定會約你出來見面,告訴你新公司如何穩健,產品如何優秀。幾番波瀾壯闊的演說後,便會叫你把在舊公司的計劃取消,把資金轉移至他所屬的新公司,好讓他可以繼續照顧你的財產,保障你的未來。

聽就好聽,實情是能夠經常轉會的人,業績一定非常出眾,代表他很懂 sell。他們向你推銷新公司的王牌產品,叫你跟隨他轉會,動機除了「為你好」,少不免也是為自己能在新公司站穩陣腳。

當一位保險經紀在一間公司裏打滾了幾年,有一定客量、下屬及業績,行業便會給他一個不成文的「身價」,像歐聯一樣,表現突出的球星,往往會成為各大球隊爭相「聘購」的寵兒。

「聘購」,因為這種招聘十分花錢,一般「轉會」費會以該名成功人士過去一年的年薪而定,從幾十萬到過百萬不等;如果是坐擁過百人團隊的「球王級隊長」,合約價值更可達數百萬。(金子我親耳聽過的最高身價是$880萬)。

但這筆「轉會費」也不是袋袋平安,新公司會要求你發揮一貫「入球」能力,論功行賞,甚至期望你踢出超班水準;倘若你的表現一落千丈,貨不對辦,那就要乖乖地向新球會回吐獲利,一切從頭開始。

過去一年環球局勢動盪不安,連英國也「不小心」脫了歐。那些要供樓養車、穿金帶銀的成功人士,難免因為生意不景,導致資金周轉不靈。「轉會費」正正是他們解決燃眉之急的好幫手,但一旦沒有「跟隊」的球迷,他們分分鐘變成沒人照顧的孤兒,損失投保後應有的售後服務。

假若有天收到經紀來電,說己從 XXX 轉到了 YYY 公司,約你出來打算把保單也轉一轉會,不妨先問清楚究竟,冷靜行事,投保前,也可以查詢一下該位球員的轉會紀錄、處事作風,從而決定要否和他建立關係。

盼望大家都能在球場上遇到謝拉特,在同一所球會踢了個精彩的 17 年。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