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電影節直擊.博評】短評中、台、韓大師級作品

撰文:麥聖希
出版:更新:

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荷里活大片的曝光率可想而知,但每年參展的亞洲電影亦着實不俗。
今年中、日、韓都有大師級作品面世,新冒起導演的作品也有不少,當中自然有讚嘆也有失望……

多倫多電影節直擊系列
【一.為何放棄威尼斯影展,反而去多倫多?】
【二.搶先短評三部荷里活首映電影】

今年中、日、韓都有大師級作品面世,新冒起導演的作品也有不少,當中自然有讚嘆也有失望。(《密探》電影劇照)

文:麥聖希(百老匯電影中心總監)

金知雲《密探》:韓國版《無間道》 匠心獨運

讚嘆的是金知雲的《密探》(밀정),是他 2010 年拍完《我,看見惡魔》(악마를 보았다),2013 年進軍荷里活,與阿諾舒華辛力加合作《終極封鎖線》(The Last Stand)之後,事隔 6 年回歸韓國影壇的新作。

以 1920 年代日本侵華為背景,《密探》亦是《無間道》式卧底間諜片,况且有《色戒》珠玉在前,也不算什麼驚人綽頭的電影。

但導演功架絕對顯而易見,場口設計靈活多變,有力有心思。開場屋簷瓦頂捉賊,已經不俗。中段火車一場,在有限空間也能玩出如此新意和張力,匠心獨運。而宋康吴徘徊於黑白之間的道德界線,忠誠與背叛之間,兩面不是人的矛盾,演得躍然紙上,毫無挑剔的地方。甚至乎李秉憲和近日因《屍殺列車》(부산행)大紅的孔劉,都能發揮到人性光輝和尊嚴,演得淋漓盡致。

近年韓片又在吹起民族主義風,這部影片將代表韓國競逐來年奧斯卡,相信也不無此因。

宋康吴徘徊於黑白之間的道德界線,忠誠與背叛之間,兩面不是人的矛盾,演得躍然紙上,毫無挑剔的地方。(《密探》電影劇照)

洪尚秀《Yourself and Yours》:追男逐女情愛故事 單薄平板

而另一部,由韓國作者導演洪尚秀的《Yourself and Yours》(당신 자신과 당신의 것)則算是失望之作了。

故事架構有點像布紐爾(Luis Buñuel)1977 年的經典《模糊的情慾對象》(Cet obscur objet du désir)一樣,由李宥英一人分飾兩角,說是孖生姊妹。情節是洪尚秀最典型不過的追男逐女情愛故事,酒杯間喋喋不休,畫家男埋怨女主角嗜酒,着令她戒酒不果而提出分手。誰知另一邊廂,另一女子長得與女主角一模一樣,在咖啡館內搭訕,說是她的孖生姊妹,於是又展開另一場泡妞遊戲。

電影就是靠這一點子充撐,內容單薄平板,少了字字珠璣的盞鬼對白和睿智,以及導演過往在處理場景時的幽默。

《Yourself and Yours》情節是洪尚秀最典型不過的追男逐女情愛故事,酒杯間喋喋不休。(《Yourself and Yours》電影劇照)
另一女子長得與女主角一模一樣,說是她的孖生姊妹,於是又展開另一場泡妞遊戲。(《Yourself and Yours》電影劇照)

鍾孟宏《一路順風》:台灣金馬重頭戲 許冠文演活角色

台灣方面,11 月金馬影展的開幕閉幕電影,均有在多倫多電影節率先放映。

它的開幕電影是鍾孟宏《一路順風》,作為《第四張畫》、《失魂》後的新作,電影講述小混混奉命運送毒品,從台北送到台南,遇上從香港移民到台灣的許冠文,陰差陽錯被逼搭檔,展開一段亡命黑幫公路之旅。路上有驚無險,充滿塔倫天奴式黑色幽默。

電影斧鑿痕跡不少,幸好許冠文頗為搶戲,獨門冷幽默和對白,演活港式市井歛財,但又不失人性的的士司機。

《一路順風》講述小混混奉命運送毒品,遇上從香港移民到台灣的許冠文,陰差陽錯被逼搭檔,展開一段亡命黑幫公路之旅。(《一路順風》電影劇照)
許冠文獨門冷幽默和對白,演活港式市井歛財、但又不失人性的的士司機。(《一路順風》電影劇照)

趙德胤《再見瓦城》:道出移民失落的希望

而金馬閉幕的《再見瓦城》,柯震東復出首作,一反其調皮帥哥形象,飾演從緬甸偷渡到曼谷的非法移民,簡單樸實,一心安定下來尋找希望,可惜與現實的殘酷有所衝突,最後悲劇收場。

導演趙德胤近年在台灣漸漸冒起,其本身在緬甸出生的身分,讓他拍少數族裔議題更具感染力。今次對希望幻滅、愛情失落處理得更成熟、更具爆發力。

柯震東復出首作,一反其調皮帥哥形象,飾演從緬甸偷渡到曼谷的非法移民。(《再見瓦城》電影劇照)
導演趙德胤今次對希望幻滅、愛情失落處理得更成熟、更具爆發力。(《再見瓦城》電影劇照)

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破格形式反思官僚制度

中國方面,本來是《羅曼蒂克消亡史》與《我不是潘金蓮》兩部大片平分秋色,後來因為《羅曼蒂克消亡史》的影期在 12 月,9 月在影展推出會太早,所以臨時退出,結果剩下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獨領風騷。

《我不是潘金蓮》的宣傳重點之一,是它圓形的格式。看上去像圖畫,畫在中國扇上,帶點古典美,同時亦有管窺潘金蓮生活的偷窺慾望,據說,導演更是要藉此突顯私人恩怨和國家視角的對比。

但形式上破格,反不及內容上對官僚制度的反思。雖然來得幽默,像開玩笑,當中的批判精神,相信觀眾亦心領神會。

《我不是潘金蓮》圓形的格式,看上去像圖畫,畫在中國扇上,帶點古典美,同時亦有管窺潘金蓮生活的偷窺慾望。(《我不是潘金蓮》電影劇照)
形式上破格,不及內容上對官僚制度的反思。(《我不是潘金蓮》電影劇照)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