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非洲之巔.攻頂】杯麵加無知之幕 我到了!

撰文:非毛腿
出版:更新:

上回提到,在挑戰非洲最高點吉力馬扎羅山(Mount Kilimanjaro)的第三天,我不幸感染風寒,嚮導以Hakuna Matata(沒問題)和 Pole Pole(慢慢)等非洲文化,來使我好過一點。

【挑戰非洲之巔.起步】非洲哲學 通過爬山認識兼實踐

這個雪山都沒有剩下多少雪,真的會雪崩嗎?

攻上 5,895 米的頂峰的最後一天,真心覺得難。科學家說,5,000 米以上的地方空氣稀薄,沒有任何動植物和水源,不適合人類居住。近 6,000 米高度,換算成尺,是二萬尺高空,已經是部分短途飛機的航行高度。事實上,我們去神山的飛機,沿途經過山頂,在窗戶望出去,感覺飛機跟山頂是在同一高度的。當時坐在機艙的我們,都難以想像,在幾日後,我們會徒步爬上沒有了機艙氣壓和溫度調節的頂峰!

攻頂日摸黑出發 以無知之幕堅持下去

決戰山巔的前夕,團隊氣氛不免有點緊張。登頂前一晚,儘管已經到了 4,600 米的高度,大家還是食慾不減,吃飯時更特意多扒兩口。晚飯過後已是 8 點,距離 11 點起床的時間只有 3 小時。大家趕緊回帳蓬作最後補眠。整個氣氛就像行軍前一樣,如箭在弦!

凌晨 12 點半,正式出發。除了高掛在夜空的「真.星星」,還有低掛在山上的假星星:頭燈。這些移動的假星星,與滿天星宿形成不俗的映襯。

登頂初段,趁腦子還比較清醒,我們討論到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凌晨 12 點出發,摸黑爬山?白天陽光普照時爬不更好嗎?」眾說紛紜,有人說為了在山頂看日出,有人說是怕白天會雪崩。

結果嚮導 Frumence 澄清:

「夜晚才出發,是為了讓大家看不到前路還有多遠,因此不會輕易放棄。」

無知之幕,唔……

他真的堅守這個規矩。走了兩三個小時後,有隊員的體力開始下降,問他「還有多遠」。他的回覆是:

「別問還有多遠,總之繼續走(Avoid asking how long. Just keep going)。」

非洲人的信念很強,只要是他們相信的,無論如何,他們都會堅持下去。今天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

攻頂這一天,我們需要用 6 小時,從海拔 4,600 米,一路攀爬到 5,895 米。走在路上,與早幾天不一樣,大家在路上都沒有說話了,盡量保留氣力,張開嘴巴大口大口的呼吸,吸取5000米以上稀薄的空氣。

5000米以上山上全部變成石頭!

在這個高度,海拔的變化,不再是靠植被來辨識,因為在 5,000 米以上全是石頭,根本沒有植被可言。那麼我們如何知道走到多高呢?依靠的,是感受風和溫度的變化:從涼風、冷風到凛冽的冷風,面部的肌膚每一刻都在幫我們做最真實的測試。

由 4,600 米攀爬到 5,895 米,對體力的要求非常高。山上的氣溫一直處於零下 15 至 20 度,走到最後,飲用水全結成冰,撲面的風蕭蕭而至,冷風刮面,鼻涕不停流,多得到後來都不管它了。我們當然穿得厚厚,有趣的是,即使身經百戰的嚮導,都會全副武裝上陣。事實上,非洲人一般非常怕凍,試想想平日坦桑尼亞的天氣是長年的 28 度,要他們走上零下 20 度的山頂,身體需要適應好一段時間。

高山反應陸續出現 嚮導指終點拐個彎就到

出現了!5,000 米以上,健壯的隊員陸續出現高山反應。嘔吐、頭痛甚至睏到站着都可以睡覺。出現高山反應的隊友們,走兩步停十秒,每一個人的面容像是受到極度折磨的痛苦。諷刺的是,我早兩天,在 3,900 米左右出現反應後,到了 5,000 米反而沒有事。我似乎掌握了適應高山反應的竅門:「大口大口吸氣,低着頭不要看,跟着前人步伐。」這十八字真言,讓我在登頂的路上反而走得比較輕鬆。

在登頂前最後一站 Stella Point(5,700 米),淺紫色的晨曦,悄悄在我們身後出現。此時,我們相擁,給對方一個肯定的擁抱。在「得返半條人命」的情況下,我聽了人生中最討厭的謊言:

「Uhuru Peak 不是太遠,往上走一點,拐個彎就到!」

往上走了一點,拐了那個彎之後,我才發現山頂 Uhuru Peak 在那遠遠遠遠遠方的角落,至少還有 30 分鐘的路好嗎!!

【延伸閱讀//史丹利店長:跑壇無真話 山中騙子多!】

在雪山頂上的路。

若果日本和德國是全世界估算最精密的民族,相信非洲大部分國家是剛好相反,他們的估算非常粗疏。他們對於距離、時間等都不太敏感,導致他們不擅計劃。不過,這次我分不清,到底是非洲人估算不準確,還是嚮導有意騙我們,讓我們懷着希望去登頂。

那時的我,雙腳已到了抽筋臨界點。我想起三井壽,日本漫畫《男兒當入樽》裏面的三分神射手。在湘北對嶺南的賽事中,有這樣一幕:下半場,三井的氣力已經到了極限,在球場上拖着身軀,彎着腰,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艱難。陰差陽錯,籃球落在他的腳下,而他剛好在三分線外。他憑最後一口氣,舉手射出漂亮的三分球後,應聲倒地。

在雪山山頂,震撼華麗的冰川就是球場,我就是三井。

我的身軀已經不屬於我,我的腳機械式地在冰上行走。

到達 Uhuru Peak 的牌前,我應聲倒地。大字型躺在地上,喘着氣,我他媽的到了!這非洲之巔!!

抖擻精神後,我們開始獨照、合照、拍愛的宣言。終於在體力全部消耗後,有了一絲絲登頂的興奮。

到達非洲之巔Uhuru Peak的牌前留影。
山頂的冰川與雲海。

挑戰非洲之巔 Kilimanjaro 小貼士

看完我的描述,你是否覺得爬 Kilimanjaro 難度挺高的?我們一行 5 人,共有 18 個人服待我們,當中有 13 個挑夫,2 個廚師和 3 個嚮導。挑夫每人每日賺的只是約 10 美元,是的,這份收入比一般工種賺每天兩至三美元要好,但付出的勞力不知是多少倍。想賺得更多,可以考慮成為嚮導,但這需要累積多年經驗。事實上,這個工作的職業階梯非常清晰:所有人想入行,都要從挑夫開始,每人每日背 20 公斤的重量,待爬了三五年,有四五十次後,就可以升級為副嚮導,累積更多經驗後,成為主嚮導,那麼你的收入就有四至五倍的提升!

我們的嚮導們。

若你心動並想行動,要考慮以下幾方面:

1. 費用

撇除國際航班,每個人的消費大約 1,700 至 2,000 美元。「嘩!爬個山要咁貴,錢到哪裏去?」一部分是付國家公園的入場費,另一部分是付龐大團隊的費用。

2. 體力

「是否每個人都適合爬呢?」我覺得,只要是對自己體能有一定信心,有意志力,就一定能夠登頂,在登山路上,小至十餘歲的青年人,大多六十多歲的白髮老人都有!

3. 清潔

首先是「6 天不洗澡」,頭幾天山上還有小溪可以取水,但都是煮食用的,供我們洗臉刷牙就只有小小的一盤熱水。不是住在城市的大部分非洲人習慣長途跋涉,拿着黃色的塑膠容器就去河邊取水;但生活在城市的香港人,平常一開水龍頭就有源源不絕的水湧出來,我們從小就不知道什麼叫缺水。

我們用的水就裝在這個橙色膠桶內。

其次是沒有正式廁所,在山上的營地雖然有掛着叫「廁所」的建築物,但基本上,那頂多可以叫做「有遮蔽的坑」。裏面沒有沖廁的,也沒有洗手的。

你可能以為,非洲人上完廁所,「唔洗手就去食飯」,非常不衛生,容易拉肚子。事實上,這二三十年非洲的衛生教育小有成效,我去過即使是城市之外的鄉郊地方,在吃飯前,餐廳都會在門口準備一桶水,供顧客洗手。其中一大原因是,非洲還有不少人是用手吃飯的!由於雙手直接接觸食物,他們就不會小看手部衛生的重要性。

網上分享眾多,我想提出的唯一忠告是:記得帶杯麵上山!想像在山上飢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一個熱辣辣、香噴噴的杯麵出現在你面前,嗰一刻的感動,無言!

(所有相片由作者提供,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