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蘇聯經驗會否成為中國未來借鏡?

撰文:沈旭暉國際學術台
出版:更新:
普通的國家可以分開進行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但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緊密連繫,兩者難以分割,故此改革需要兩軌並行。不過,解禁言論、思想等方面之後,蘇共再難以透過恐怖統治和愚民政策來控制國民思想……
沈旭暉國際學術台
1970 年代,沒有人認為蘇聯正在走下坡。(網上圖片)

早前在講美國獨立的書評,曾指「1970 年代,沒有人認為蘇聯正在走下坡;遲至 1990 年,很多蘇聯公民與外國觀察者仍然相信,蘇聯不可能瓦解。然後,這人人不相信的事變成史實」,故此總結說,never say never。

事實上,直到 2011 年,《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以文章《Everything You Think You Know About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Is Wrong》回顧蘇聯瓦解原因之時,仍然強調這件影響深遠的國際事件,如何令人感到意外。文章提到,事前西方世界無法準確預測蘇聯結局的一個原因,是源於「反反共」(anti-anti-communism)、高估蘇聯政權穩定與認受性的錯誤。

《Everything You Think You Know About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Is Wrong》(Foreign Policy)

事後,美國亦有不少精英表示對蘇聯結局大感意外。其中一位是曾為美國總統列根顧問,研究俄羅斯的著名歷史學家 Richard Pipes。他曾言,蘇聯的發展是出乎意料。1993 年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探討蘇聯死因的特輯,便是以《The Strange Death of Soviet Communism》為題。

中國避免重犯蘇聯錯誤 維權作家看泥足巨人

當下中國經濟增速放慢,「支爆」漸成公共討論中的新流行詞彙,那麼蘇聯終結能為中國帶來什麼啟示?

也許此刻仍有不少人對中國前景感到樂觀,但似乎中國領袖並沒有感到輕鬆。2013 年,《紐約時報》便曾報導,指習近平在官員傳閱的講話總結稿中說:

「蘇聯為什麼會解體?蘇共為什麼會垮台?一個重要原因是理想信念動搖了……最後戈爾巴喬夫輕輕一句話,宣布蘇聯共產黨解散,偌大一個黨就沒了,最後,竟無一人是男兒,沒什麼人出來抗爭。」

因此,習近平希望透過利用意識形態,避免重犯蘇聯錯誤。「中國夢」背後,多少有這種凝聚人心的盤算。

在此背景下,2010 年出版的《泥足巨人:從蘇聯解體看中國的未來》,便是有趣的參考。本書作者余杰是積極爭取中國人權與言論自由的維權作家,2012 年流亡美國,著有《劉曉波傳》,2016 年主編了劉曉波文集《統一就是奴役:劉曉波論臺灣、香港及西藏》。

《泥足巨人:從蘇聯解體看中國的未來》(允晨文化)《劉曉波傳》(時報出版)

不改革是等死 改革是找死

作者從制度、文化和精神 3 個層面,分析蘇聯由盛轉衰的原因。探討的具體議題,包括高壓管治造成的民族問題、共產主義之下道德缺失的文化傳統問題,和失效的政經制度等。

余杰以「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來形容蘇聯的困局。所謂困局,是指蘇聯領導層缺乏統治合法性,專制政府開始受人民質疑。社會主義經濟亦開始走下坡,面臨崩潰邊緣。當時執政者如不改革政治和經濟,蘇聯充滿問題的政經制度,很有可能會崩潰。

然而,普通的國家可以分開進行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但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緊密連繫,兩者難以分割,故此改革需要兩軌並行。不過,解禁言論、思想等方面之後,蘇共再難以透過恐怖統治和愚民政策來控制國民思想,結果政、經改革失敗,同時思想控制失效,都成為蘇共政權倒台的原因。

現時仍有俄羅斯人認為,當年啟動改革的戈爾巴喬夫,是分裂國家的「叛國賊」。英國《衛報》也曾報導,2014 年曾有俄羅斯議員要求調查戈爾巴喬夫在蘇聯解體事件中所犯的「叛國罪」。

現時仍有俄羅斯人認為,當年啟動改革的戈爾巴喬夫,是分裂國家的「叛國賊」。(RIA Novosti archive, image #485307 / Yuryi Abramochkin / CC-BY-SA 3.0)

蘇聯黨國一體化 中共比國民黨學得足

按作者觀點,蘇聯的黨國政治模式,皆是中國國共兩黨的學習對象。不過論黨國一體化,中共學習表現優異。而作者認為,國民黨退居台灣之後,正因為未完全推動黨國一體化,才能為後來台灣民主化製造空間。

作者形容,蘇聯的管治制度是「黨治」,即由蘇共壟斷權力,完全排斥多黨制。中共亦如是、時常提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是掌握國家權力的機構,有着「黨指揮槍」的口號。國家主席同時兼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軍委主席。黨機構管轄國家部門,因此出現了「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現象。

在蔣介石年代,台灣雖然是不折不扣的獨裁政府,但這個政府沒有完全變成黨國一體。例如,中華民國的軍隊並非直屬於國民黨,而是由國防部管轄。國民黨亦與中央銀行、新聞傳播處等機關分隔,這些部門由中華民國行政院管轄。

因為台灣非黨國一體,所以後來的民主化、政黨輪替才有空間實現。例如,在蔣經國時代後期,民進黨被容許組黨,且隨開放報禁與解嚴,而有更多政治活動空間。

美國學者 Denny Roy 曾在其著作《台灣政治史》(Taiwan: A Political History)中說,蔣經國的政治改革誘因,源於他明白軍事上無法「反攻大陸」,故此只能透過令台灣變成「自由中國」增加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影響力,以意識形態「反攻大陸」。

專制政權不可能穩定 槍桿子不再容易?

對黨國一體的國家而言,黨的滅亡就是國家的滅亡。而且,世上並沒有多少政黨可以長期執政,事實上蘇聯共產黨也只執政了 69 年。蘇聯解體後曾任俄羅斯聯邦總理的經濟學家蓋達爾曾在其著作《帝國的消亡:當代俄羅斯的教訓》(Collapse of an Empire: Lessons for Modern Russia)中,以蘇聯為案例指出:

「專制政權不可能穩定,最終必然會崩潰,問題只是時間和發生方式。」

蓋達爾進一步說,專制政體容易不穩,要強行維持穩定只有兩個方法,那就是暴力與謊言,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就是靠「槍桿子」和「筆桿子」。蓋達爾認為,預測專制制度何時會出現危機很難,但危機一旦開始,發展的速度很可能比一般預期還要快。

作者余杰在書中認為,中共所以能更有效以暴力穩定政權,原因之一是 1989 年中國士兵教育程度低於蘇聯士兵。作者預測,假如中國未來再次發生大型群眾運動,中共要像昔日般以槍桿子鎮壓平民,或許會不再容易。

假如中國未來再次發生大型群眾運動,中共要像昔日般以槍桿子鎮壓平民,或許會不再容易。(Getty Images)

事實上,台灣管治者曾歷經思量以暴力穩定政權與否的十字路口。1986 年被視為台灣政治轉型的分水嶺,民進黨在該年成立,此前已有不少抗爭遊行,但最後蔣經國沒有鎮壓民進黨,阻擋潮流,台灣民主化繼而成為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故事。

值得一提是,鄧小平與蔣經國二人在莫斯科中山大學曾為同學,他們在 1986 和 1989 年的不同決定,形塑了今日台、中截然不同的走向。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