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蘭菲塔慘劇三年後 不公義的沖天大火何以還未止息?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2017年6月14日凌晨,倫敦格蘭菲塔(Grenfell Tower)大樓的沖天大火,震動全球。那夜,巨型火柱煙雲密罩、烈燄熊熊,其帶來的滅絕感令人惴惴,難以忘卻。這場公共房屋的大火跟2001年美國「911恐襲」中的雙子塔,有着相近的象徵意義—恍惚是資本主義走到極端、剝削到極致的啟示錄式景象。
最近,有心人為一位在大火中喪生的年輕攝影師舉辦遺作展,那一幀幀凝聚其心血的黑白照片,不但披露了這位代表長期遭受歧視的非裔族群的心聲,也折射出造成這場大火的不公義機制為何至今仍噬食着無數弱勢者的生命。
撰文︰若山

2017年6月14日凌晨,倫敦格蘭菲塔大樓的沖天大火,震動全球。(Getty Images)

格蘭菲塔大火的獨立調查仍在進行。聆訊自2018年開始,上月6日再度展開第二期聆訊。這場導致72名低收入階層的生命活活消亡的火難,重新受到各方關注。在經過聆訊及各方報道偵查後,救火時指示失誤、翻新建築問題、承建商和管理人員疏失、自治區議會(Borough Council)的非人性決策及向富人利益傾斜等醜聞逐一見光。

+2

喪生者遺作控訴社會不平等

在格蘭菲塔附近的富人及中產區諾丁山(Notting Hill)的Westbourne Grove街頭,一幢建築物的白牆上,貼滿黑白大底片所沖曬的非洲婦女肖像。那是來自英國前殖民地、沿海西非小國岡比亞(Gambia)的英國移民後代自拍像—年輕的岡比亞裔英籍(Gambian-British)攝影師卡迪亞(Khadija Mohammadou Saye),她在格蘭菲塔大火中喪生時,年僅24歲。

生於倫敦窮困家庭的卡迪亞在公立學校接受教育。才華橫溢的她在16歲取得全額獎學金到富家子弟才能負擔的獨立寄宿名校Rugby School就讀。卡迪亞及後在創意藝術大學法納姆校區(UCA Farnham)攻讀攝影課程,專注於後殖民理論和身份政治,作品圍繞岡比亞移民的文化和生存意涵。

卡迪亞將這個系列命名為《寓所:在此處,我們呼吸》(Dwelling: In This Space We Breathe)。卡迪亞跟母親同住格蘭菲塔20樓的一個單位,二人均葬身火海。當大火那夜卡迪亞困於煙霧中,烈火延燒到她面前,她最後的呼吸是怎樣?她絕望待救的一刻,又嘗試把持些什麼?

大火中喪生的年輕攝影師卡迪亞生前自拍像在格蘭菲塔附近的諾丁山展出。這個系列命名為《寓所:在此處,我們呼吸》(Dwelling: In This Space We Breathe)。(Getty Images)

座落於最富有兼最貧窮地段

首先講述格蘭菲塔的背景。南肯辛頓區億萬豪宅物業滿佈,北面則是曾為貧民窟、現發展成高檔住宅區的北肯辛頓,當中格蘭菲塔所在的Notting Dale卻是全英最貧窮的10%地區。

格蘭菲塔樓高24層,因此在富人的矮樓房當中份外突出。樓宇落成於1972年,翻新後增建至129個單位,住有大約400至600名居民。大樓在大火前一年剛翻新,裏面住客大部份為原區工作的勞動階層,該區長期是移民勞動階層聚居之處,因其位處倫敦市中心,當區或附近工作機會較多—也即是說,他們不少是正在為區內富人提供服務的勞工。 由豪宅至格蘭菲塔的距離,只有約兩公里,30分鐘的步程,恍若二十一世紀雙城記。

格蘭菲塔大火一年周年後,附近有民眾築起紀念牆。(Getty Images)

如今,曾被燻黑燒至熔爛的格蘭菲塔裹上了全白的膠布。頂部印有大型綠色的心,寫有矚目大字,「格蘭菲塔,你將永遠在我們心內。」(Grenfell - Forever in our hearts)。這句示愛的話,相信對居民和許多居於同樣條件的社會房屋的窮人來說,不無諷刺。他們究竟活在誰的心內?

上文節錄自第227期《香港01》周報(2020年8月17日)《格蘭菲塔大火三年後 黑白照片背後的黑白觀》,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訂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27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故事】致「建設力量」:請不要空談「變革」!

【一周焦點】立法會延任一年 民主派沒有本錢「總辭」

【一周焦點】漂泊的港人:從「回流」到「回回流」

黎智英涉國安法被捕 警方依法,何以「有理說不清」?

遲到的公開 解讀美媒採訪武漢病毒研究所

當謠言攻陷港台輿論:「一帶一路」何以炸裂黎巴嫩

新興產業抗疫力強 失業潮湧現,轉行求生機

失業、捱餓、欠債致「手停口停」 美國:疫情滋生貧窮危機

運動產業藉科技復蘇 再掀數據監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