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堅持中國「競爭對手」標籤的三個原因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美國大選前一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欄目播出了對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和拜登(Joe Biden)的採訪。其中,該欄目主持人詢問拜登,哪個國家對美國構成最大威脅(biggest threat)。

拜登直言俄羅斯是美國最大威脅,因為俄羅斯破壞美國安全和聯盟。緊接着,拜登便補充說,中國是美國的最大競爭對手(biggest competitor)。拜登還說,美國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將看雙方是否只是競爭對手,還是最後在武力上有更重大較量。

9月份,拜登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舉辦的市政廳會議形式活動曾提到,中國是美國真正的競爭對手(serious competitor),俄羅斯則是美國的「敵手」(opponent)。

拜登擔任副總統期間曾和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密切交往,點擊查看大圖:

當時,拜登這一表態引發黨內擔憂。很多民主黨人認為拜登應該表現對華強硬的立場,即便從競選策略角度考慮,拜登也不應該示軟,因為當時的特朗普正在猛打中國牌,將中國視為「威脅」。選前最後一周,拜登仍然堅持這一立場,說明他並不擔心被特朗普貼上對華軟弱的標籤。

拜登這一說法並不新奇,符合自由派10年來總體上對中國的定位。他並沒有因為特朗普政府的「反華動員」而一味地將中國標籤化。現在拜登如此表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第一,除了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曾多談外交以外,拜登和特朗普的辯論更多聚焦內政。而拜登的競選策略恰好是打內政牌為主,也就是選民關心的經濟、抗疫和醫療福利、種族關係等議題。拜登堅持對中國為美國競爭對手的定位,也反映出特朗普今年打中國牌的策略失敗了。

第二,在競選期間,拜登強調俄羅斯的角色,恰好可以將焦點拉回過去4年特朗普執政期間的爭議,比如通俄門。而且,美國情報部門最近也公布了俄羅斯正干涉美國大選的消息,特朗普淡化俄羅斯威脅,只會讓他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

10月22日最後一場大選辯論,拜登和特朗普就「在華商業利益」交鋒。(AP)

第三,拜登要和特朗普政府及右翼推動冷戰、和中國脱鈎的手法劃清界限。如果自己當選並執政,美國對華關係必然要有所調整。而在對華關係定位方面,拜登必然要採取自由派的那一套,即注重競爭的同時也開展合作。

當然,自由派對中國的定位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文字遊戲。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2012年競選連任時曾將中國定位為對手(adversary),但他當時也提到,如果中國遵守規則,也是國際社會中潛在的合作伙伴(potential partner)。當時奧巴馬的對手羅姆尼(Mitt Romney)也視中國為夥伴。

其實,無論美國總統候選人給中國貼上何等標籤,都改變不了當前中美關係走向戰略對抗的現實。而和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如果上台,也會在經貿、科技和價值觀層面展開同中國的博弈,只不過手法上更注重規則的制定、話語權的爭奪以及盟邦關係的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