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下】金管局研跨境支付測試 香港澳門成競爭對手?

撰文:陳澔琳
出版:更新:

種種數據顯示,美元仍是全球最主要的貨幣,地位短時間內不會被取替。當然,人民幣在國際結算的地位上升亦是不爭的事實,人民幣在2010年底時只排名第35位,隨着內地漸漸開放資本市場,交易量不斷提升,但距離成為廣為使用的國際貨幣還有一段距離。

承接上文︰【數字人民幣・上】央行數字貨幣落地 香港有何角色?

中國人民銀行於去年5月宣布,將發行全球首款「中央銀行數位貨幣」數字人民幣,目前已在部份地區展開測試。(微博圖片)

事實上,不少國家也期望可降低對美元的依賴,紛紛創立一個獨立於美國控制的新付款系統,以減低對SWIFT系統的依賴,同時增強國家的自主權。如俄羅斯開發了金融資訊傳輸系統(SPFS),冀替代SWIFT系統;2019年,英國、法國、德國推出貿易往來支持工具(INSTEX),旨在繞過SWIFT系統,保持與伊朗的實物貿易和非美元貿易,讓伊朗繼續出口石油。

中國亦在2015年開發「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為跨境人民幣支付與貿易提供清算和結算的支付系統,同時避開SWIFT系統。DCEP的研發與落實,長遠也有利於減少對SWIFT系統的依賴。

跨境測試有助人民幣國際化

香港金管局迄今沒有表露過發展「數碼港元」的意向,但隨着數字人民幣如火如荼地推展,金管局總裁余偉文上月初在該局專欄《匯思》撰文表示,金管局正在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合作,研究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的技術測試,並作相應的技術準備,期望此舉為兩地居民進行跨境零售消費時帶來便利。金管局會研究如何利用「轉數快」系統24小時無間斷運作及即時支付的優勢,提升跨境銀行匯款及收款服務,讓香港的企業及個人客戶可更快捷處理交易。

與此同時,金管局亦正探討如何加強香港與外地電子支付系統的互聯互通,例如怎樣讓港人在外地旅遊時直接透過「轉數快」支付。余偉文認為,香港如果可以就跨境支付與其他地區加強合作,或許有機會發展出區域性的跨境支付平台。金管局還透露,現時由中銀香港約200名銀行員工及商戶參與測試,以改善數字人民幣對跨境消費的技術。金管局宣布數字人民幣在香港的可行發展,意味着數字人民幣一旦正式面世後,跨境購物及企業資金往來可更加便利,而本港銀行未來亦有望擴大人民幣跨境業務。

事實上,當局早已就此鋪路,早在2010年發表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下稱《協議》)的現代服務業的金融業範疇之中,已提到人民幣跨境及移動支付等方針,如在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相關政策框架下,共同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及企業範圍,亦鼓勵廣東銀行機構對香港銀行同業提供人民幣資金兌換和人民幣賬戶融資、對香港企業開展人民幣貿易融資、支持廣東企業來港以人民幣貿易融資等等, 期望逐步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和範圍,促進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上月初表示,金管局正在與內地合作研究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除了支持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外,《協議》亦提出推進人民幣跨境調撥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人民幣現鈔跨境調撥機制。而在去年5月,央行等四個中央部委發表《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的「金融30條」意見,多次強調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如簡化跨境人民幣業務辦理流程、改善跨境保險及證券服務和制度等。

「央行數字貨幣與國際央行數字貨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陳鳯翔解釋,一旦成為國際貨幣,不同地方也要接受。在「美元霸權」下,人民幣現時需要獲得國際認可,其中包括金融認可。如何能夠提升認受性?各式各樣的測試能使制度更趨成熟,跨境測試勢在必行。

香港作為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在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中地位舉足輕重,但另一特別行政區澳門近年也傳出着手發展金融。2019年2月,廣東省政府呈交予北京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給予澳門特殊的定位,提出「研究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到了10月,設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方案已呈交中央,交易所將以人民幣計價,因而定位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推進澳門成為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的試點,並推動大灣區的企業發展。

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陳鳳翔認為,人民幣現時需要獲得國際認可是發展的必要條件。(龔嘉盛攝)

港有優勢惟需法規基建配合

根據SWIFT統計,全球70%以上的人民幣支付通過香港進行結算。香港港交所曾於2010年推動人民幣計價證券的發展,為市場提供存款以外的投資工具,當時市場相繼出現了一些房託基金、上市債券、交易所買賣基金等產品,可是成交額偏低,不論是證券價格表現、還是股息回報均未見突出。如果澳門日後主力發展人民幣計價的證券市場,能否填補香港市場的不足?香港本身又可從澳門的發展構想中得到什麼啟示?

金管局數字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為6,801億元,而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匯款總額達4,142億元,反觀澳門分別約有635.9億元及38億元,規模遠不及香港,但陳鳳翔認為,這些都存有因果關係:「當你(澳門)有這些投資渠道,存款量自然也會變多。」至於會否與香港構成競爭關係?他坦言,即使香港不發展,不代表其他地區不能發展,如果從更為宏觀的國策角度出發,香港及澳門雖有不同的法規及背景,但均是跨境測試的試驗場所,如果數字人民幣制度日漸成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更上一層台階,便可輻射至整個大灣區及東南亞等地區。與內地相比,香港與其他地區尤其是東南亞的貿易及物流更緊密,因而應用場景可更為廣泛,如在跨境電子支付、外銷交易中使用,能更快及更完善地推動數字貨幣的發展。

當然,要改變對美元的依賴,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陳鳳翔期望,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在推動人民幣數字化及國際化方面發揮作用,但接下來還看當局能否在法規、基建配套上得以配合,讓香港發揮所長。

上文節錄自第247期《香港01》周報(2021年1月4日)《央行數字貨幣落地 香港有何角色?》。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7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羅馬式蓄水池險被拆毀 政府保育思維亟需更新

莫加深兩地矛盾和消極情緒 黎智英保釋之爭

法庭已經依法判案 政治操作還需摒除 理清「12港人案」始末

心理衞生教育的缺失 港人精神有病不自知

「霸主地位」代價日大 美國自墮「美元陷阱」

央行數字貨幣落地 香港有何角色?

「後新冠」地緣政治新戰線 大國押注生物醫藥發展

「細胞肉」獲准上市 下一步,人造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