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舊書店:「我只看書值不值錢,有錢有書,冇錢bye bye」

撰文:陳穎然
出版:更新:

說到開書店,我們腦海裡不其然浮現文青、浪漫等聯想,卻有一間舊書店店主直言自己錢財至上,只看書本值不值錢。但同時,他又自資出版絕跡的歷史著作,所為何事?

店面牆壁上貼有歷史照片、舊報及部分藏品複印本。(陳穎然攝)

九龍舊書店位於土瓜灣工業大廈內,地方小小,面積約100平方呎,白色牆壁上貼有一些照片,例如1918年的跑馬地馬場大火、太平戲院(按:在1890年以前,建於西環皇后大道西與德輔道西之間,後於1930年代重建)於1930年代出版的電影場刊等,處處皆是歷史的見證。書店主要售賣民國至90年代的書籍,例如文史哲、散文小說、武術、課本等;也有朝鮮畫冊、60年代徙置區文件及歷史相片。

店主卻只有20多歲,戴著藍色口罩,僅露出一雙眼睛。他不肯透露姓名,連顧客也不曾透露過:「買書人不會看你甚麼店號、店主,只會留意『本書得唔得』。」自2年前開始,他在網上售賣舊書。後來有了開書店的念頭,供客人驗貨及招攬新客人,順手拈來一個老名字,「我想不到甚麼名字,這裏賣舊書,九龍城以前有間書店叫九龍書店,我未出世已經不在了……貪得意。」

書店不乏香港史類書籍。(陳穎然攝)

不滿坊間書店隨便收書 賣完就算

取名字看似隨興,開店卻是萌芽自他對現狀的不滿。他直言:「坊間沒甚麼人識賣舊書,那些所謂書店隨便標個價,根本不知道那些書是甚麼。」怎樣才算識賣?「有人買便是識賣,那本書有人欣賞,掂囉。至少要有些知識、對書本的認識,對那個類別出名的人、作家、文獻熟悉。」

「我覺得很多二手書店……都不是舊書店,跟鴨寮街街邊的阿婆賣書沒有分別,只不過將把書上架。有些人不肯交學費——不肯學習,收書回來賣完就算。」在店主心目中,二手書不一定是舊書。那,甚麼是舊?他不肯透露,只說要「交學費」,即是買賣舊書的經驗:他曾經賤賣珍貴的書,也試過買下不值錢的書。「買得書多自然知道哪些值得買。好多人用年份歸分舊書,但我不會。即便是昨日出版的雜誌,我都可以當舊書賣。清朝的書便是舊書?有些書便不是,它舊,但周圍都有。」

舊課本繽紛的封面,經常引起大眾的興趣。(陳穎然攝)

「這裏沒有友情啊,錢財至上」

對於小書店,我們腦海裡不其然浮現一些詞語,例如文青,例如浪漫,乃是一個人與人之間互動,甚至建立關係的地方。對九龍舊書店店主而言,營運一間書店,現實考慮的是賺與蝕。「友情?這裏沒有友情啊,錢財至上。有錢便有書,沒有錢便bye bye。」他表示賣書要以從商的角度看待書本:「書是歷史,很多東西可以學,不過你問我的客人會更清楚,我看它值不值錢而已。有些人懂學術,又識賣,那是超高水平,自問永遠不會達到。」

他又在書架上拿出幾本薄薄的小書。「潮流興舊課本,得意囉。你以為真的買回去研究香港發展嗎?他們買回去收藏、炫耀……我賣得出就得架喇。」雖說在商言商,但店主去年自資重印1947年戰後著作《復員的香港》,並親自設計封面。為何偏偏選中這本書?據店主所知,此書目前只有香港大學一本館藏,所以覺得它「有價值、有意思」,可以「讓大家研究、過吓癮」,希望讓大眾了解香港昔日面貌,例如當時物價、政策方向等。

《復員的香港》的封面以戰後宣傳廣告及海報拼貼而成。(陳穎然攝)

記者不死心地問店主,可有從舊書中得到甚麼?他立即回道:「我得到錢。」稍刻,又說:「那些錢我又拿去買舊書,沒有錢怎樣買書呢?讓客人看得過癮的書、有歷史價值的書、值得收藏的書……或者好看好賣的書都會賣。我不想賣垃圾書,即是簡體書。簡體字也有好書,但大部分都沒甚麼用,坊間就濫收。我不是歧視,而是看內容。我想賣一些好書,讓大家有好書讀。」

還記得尚未與店主會面,其專頁寫道:「宗旨是售賣好書,不賣垃圾。」好書、垃圾、舊書、識賣……店主自有一番定義。對於小店,我們何嘗不是有一套既定的價值?

九龍舊書店(上門需預約)
www.kowloon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