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結合不同武術 始自中國的搏擊運動

撰文:武備志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散打,起源於70年代末,是由中國發展出來的擂台搏擊運動。當時時值改革開放,全國再次刮起武術熱。為了讓這股風潮跟世界接軌,中央政府體育委員會按照現代競技體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進行了武術對抗性項目的試點訓練。上述三個試點各設置了至少一個體積在八十厘米高,八米闊的正方形擂台,以方便參加項目的運動員在上面進行比賽及訓練。這就是散打的雛形。

及後散打運動一路發展,在1989年被登記批准成為正式比賽項目,並在1993年的全運會中登場,設有「團體錦標賽」及「個人錦標賽」。為了能讓散打銜接世界,也能令中國選手發揮所長,散打結合了傳統中國武術與泰拳、拳擊等現代搏擊的特長,發展出一套包含拳、腳和摔撻技巧的獨特打法。跟拳擊一樣,散打的基本路有直拳、擺拳、勾拳等。至於在踢擊方面,則有蹬腿、側踹、鞭腿等不同腿法。值得一提的是,膝擊原本在散打比賽中被禁,但近年逐步放寛限制,不少散打選手都會練習防範膝擊的技術。而肘擊則到現在都依然禁止使用。

當然,散打最有名的技巧,自然要數各類摔法。散打的摔法非常擅長把握時機,能夠在對方出擊瞬間破壞其重心。散打常見摔法有抱腿摔、過背摔等,而最經典的莫過於接腿摔。接腿摔是乘對方踢腿之際擒抱其腿,再施以摔技。散打中亦有拳摔混合的技術,如先以拳開路,迫對方回防上路時,趁機擒抱膝窩以摔倒對手。詳細可看以下片段示範:

雖然散打摔法多變有效,不過拳手在擒抱對手腿部期間,並不能進行任何擊打。散打亦不容許地戰,故摔後都不會再有跟進動作。

散打按體重分成十一級,即由48公斤開始,每4公斤上升一級。到60公斤後,再每5公斤向上,直至90公斤以上為止。而跟許多傳統武術一樣,散打有明確的段位制度,分別用熊貓、鷹、虎、龍,來代表段前級、初級、中級和高級。每級之內再會用青、銀、金三種顏色來區分高低。

散打比賽採取三局兩勝制,每局淨打2分鐘,局間休息1 分鐘。和一般搏擊運動相同,散打可以用KO或TKO的方法決勝負。若有一方選手倒地超過十秒,便會宣判KO。亦可以用點數贏,每回合點數較高的一方便能拿到一局。至於分數的計法會按不同招式調整,內容大致如下:

(一)得 2 分

一方下台,另一方得 2 分。一方倒地,站立者得 2 分。用腿法擊中對方頭部、軀干得 2 分。用主動倒地的動作致使對方倒地,而自己順勢站立者,得 2 分。被強制讀秒一次,對方得 2 分。受警告一次,對方得 2 分。

(二)得 1 分

用拳法擊中對方頭部、軀干部位得 1 分。用腿法擊中對方大腿得 1 分。先後倒地,後倒地者得 1 分。用主動倒地的動作致使對方倒地,而自己不能順勢站立者,得 1 分。運動員被指定進攻後 8 秒鐘內仍不進攻,對方得 1 分。主動倒地 3 秒鐘不起立,對方得 1 分。受勸告一次,對方得 1 分。

(三)不得分

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顯,不得分。雙方下台或同時倒地,不得分。用方法主動倒地,對方不得分。抱纏時擊中對方,不得分。

 

還有許多細緻的規則,在此不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查看一下這部《國際武術散手競賽規》

最後送上16年的散打世界杯片段,希望大家多加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