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特朗普新人事任命 為阻「紅色恐慌」愈演愈烈?

撰文:謝媛彰
出版:更新:

據民調機構蓋洛普最新的調查顯示,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有好感的美國人數目,是自2003年以來最高;有21%受訪者對普京有好感,較2015年上升8個百分點;在10個共和黨人當中,有超過3個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有好感,數字比2015年時多2倍。《華盛頓郵報》認為,這與特朗普親俄取態不無關係。

《華郵》又指,美國政客以往站在講台前,痛擊直指俄羅斯及其領導人的不是,就能從選民心目中取得不少分數,但情況隨着特朗普上場而變得不再一樣。美國人是否真的不再「恐俄」?

由去年開始,已一直有報道指俄羅斯方面或多或少幫助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競選。包括有指俄羅斯黑客,駭入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電腦系統,泄露與希拉里有關的電郵,打擊希拉里的誠信,甚至協助特朗普奪得總統寶座。再加上國安顧問弗林被爆出,在特朗普仍未正式就職以前,就已跟俄羅斯大使通電,談及敏感內容,更誤導副總統彭斯,最後落得辭職收場。

軍人出身的麥克馬斯特(左)出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美聯社)

弗林事件 恐成特朗普痛腳

事實上,不少民主黨國會議員早已對特朗普的親俄態度十分不滿,更設法讓弗林事件,成為特朗普的痛腳。民主黨議員已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小組,就此事以及特朗普與俄羅斯的關係展開調查;不少自由派、親民主黨的媒體,更將此事形容為「美國史上最大的政治醜聞」、「比水門事件更甚」等等。特朗普的共和黨黨友,駁斥指這些舉動就像在美國散播新的「紅色恐慌」。然而,不管特朗普內心如何想,他對於俄羅斯的態度也明顯謹慎起來,以免風波愈鬧愈大。

按特朗普最新的人事任命看來,他似乎有意與俄羅斯劃清界線,並不想國內有人藉俄羅斯問題上再大做文章,或趁機製造另一場「紅色恐慌」。

特朗普周二宣布任命軍人出身的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接替弗林任國家安全顧問。與弗林及特朗普不同,麥克馬斯特對於俄羅斯的態度被指為「鷹派」。去年5月,他曾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吞併克里米亞,代表着西方國家「後冷戰假期」的終結。

任命「傳統」國安顧問 麥凱恩也稱讚

而且他亦警告俄羅斯支持在烏克蘭東部的武裝分子,意為令到「冷戰後在歐洲的安全、經濟及政治秩序崩塌,並用俄羅斯的方式取而代之」,套路明顯與現任美國總統不同。而據白宮發言人斯派塞所言,麥克馬斯特擁有的充分權力,可以重組國家安全部,與之前傳出國安顧問無權作人事任命的說法亦相去甚遠。

特朗普這一步看來走對了,因為連一直批評特朗普的共和黨老將麥凱恩(John McCain),也稱讚特朗普是次的任命決定。

過去,美國曾出現過兩次「紅色恐慌」。第一次是十月革命之後,美國人擔心當時在俄國火紅的無產階級推翻專制階級的革命,會席捲至隔了個太平洋的美國。而在上世紀40年代末出現的第二次「紅色恐慌」,相信更為人熟悉。

1950年代,威斯康辛州的參議員麥卡錫發起反共運動,令社會出現嚴重撕裂。

當時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McCarthy)發起的運動,初時只針對政治圈子,後來對各行各業都進行調查,連媒體、教育甚至娛樂界都被捲入其中。而且該運動更煽動人互相檢舉揭發是否與共產黨有聯繫,令社會出現了巨大矛盾與撕裂。

麥卡錫將恐共發揮至極致,動輒以顛覆甚至叛國指控他人。最著名的例子,是麥卡錫指控杜魯門時代的國務卿馬歇爾(George Marshall)牽涉入「規模龐大的陰謀」,又指他串通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史太林等等。不過,其後均證實馬歇爾的指控全屬虛假。

是否只是需要一個敵人?

美國國會圖書館已退休的歷史學家John Earl Haynes,憶述麥卡錫年代的情況,指公眾無法分辨真假。而在這種恐怖的氛圍中,人們很容易說出誇張及愚蠢的說法。

恐俄的情緒亦很容易演變成政治化事件。美國紐約葉史瓦大學歷史系的榮休教授、著有《The Age of McCarthyism》一書的史雷克(Ellen Schrecker)更直指,當年的「紅色恐慌」被政客用作肅清異己的工具、打擊政敵的手段。

儘管現時的社會氣氛,與麥卡錫年代的相去甚遠,但史雷克亦提醒,需慎防此類「紅色恐慌」再度出現,更要分清楚「是因為有事實支持這些指控,抑或只是我們需要一個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