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大灣區|大灣區發展為香港金融、創科帶來的機遇!

撰文:市場營銷部
出版:更新:

習近平主席早前蒞臨見證了香港回歸祖國的首個二十五年。新一屆的行政班子,全新的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都為下一個二十五年增添了新的契機、新的盼望。

國家佔據了全球貿易市場舉足輕重的份額,而香港也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兑換中心,這也造就了香港金融行業以及有關的專業服務業過去幾十年的興盛。有國家作為後盾,1997年的國際資本襲擊,香港都安然無恙。今天國家的外匯儲備是當年的差不多三十倍,國家的貿易持續增長,香港的金融業也應該可以行穩致遠。

居安而思危 - 關鍵的問題是:

一。香港在金融以外,怎樣去打造其他的高價值產業?

二。香港在金融業内,怎樣謀求創新才可以居安思危?

三。香港怎樣發展好我們的優勢去配合大灣區裡面的其他城市,把優勢互補發揮到淋漓盡致?

四。在國家十四五的框架裡,香港應該擔當怎樣的角色?

然而 “融入大灣區”、“配合十四五”、“發揮香港優勢”及“打造國際創新中心”,不都大家耳熟能詳了的嗎?愛恩斯坦有句名言 - “瘋狂”是在重複做同一件事而期望不同的結果。為了不再瘋狂,我們需要鑑古觀今。

一。香港產業單一 - 由年青人的選科就業就可見一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腿也總比嘴誠實。相對矽谷或者深圳,香港最熱門的職業都不在創科。增加學位,強化基本研發,或者鼓勵 STEM,都只是在強化供應側。要打開單一產業這個瓶頸,資源必須落實到企業的痛點。作為一位高新創業的過來人,高端產業最大的開支,都不外乎是研發團隊的工資、一次性的研發工程支出、 開發軟件和硬件的費用,以及生產設備的購建或者融資,租金大概是微不足道的一部份。然而過去香港政府對創科產業的投放,大部份都通過香港科學園,體現在辦公室及廠房的基建上,特别是對輕資產行業,都不太搔得着癢處。對追求業務爆炸性增長來說,再多的網絡活動、獎項、打卡、給Like,都只是錦上添花,夜闌人靜的時候,創業者擔心的都還是員工的工資、客户的訂單、產品的交付。要有新的產業,香港更需要做的是要為本地的創業者及企業家們,在最痛、最脆弱的環節,降低壁壘,減輕風險,加強對業務的補貼,投資和優惠。有強大的企業羣及生態圈,才會產生足夠的商業價值;高待遇地吸引人才,創造高質量的就業機會,帶動人才流、技術流以及資金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股權投資。在一個生態圈裡面,企業間的戰略合作,無論是融資、併購或者產品以及技術的互動,對相互的健康發展至為重要。但是在啟動的階段,政府的参與可以補足私人投資的短視,給剛起步的企業深耕的機會,充分的時間去凝聚群聚效應;而投資跟企業以及其股東的長線利益最為一致,是補貼和優惠以外,不可或缺的一環,關鍵是通過後續的專業投資項目管理來締造一個、甚至多個可以自我持續發展的企業群。

二。香港的金融業 - 特别是二次市場以及 IPO 都是全球領先,充滿活力。但創新的缺乏,使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們還在懷緬「八達通」的前衛。有限於香港的人口,港幣作為一種消費用的貨幣,發展空間不大,而作為貿易結算,都只是扮演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中介角色。大宗使用港幣的場景都離不開港交所每天幾百到幾千億的交收,以及港幣跟外匯,特别是跟人民幣和美元的兑換。在這兩個方面,香港要保持全球領先,兩家監管機構在推動「CBDC」以及數字資產方面,都顯得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當然,數字金融觸碰到的,也包括支付、保險及 ESG 等等其他的領域。國際金融也是香港在大灣區眾多城市裡面一個短期內無可替代的獨特角色。

三。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之下,要保持競爭力,跟大灣區優勢互補,不單是抱團取暖,而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九加二之間的協同效應。雖然香港是一個優秀的城市,香港人也有我們獨特的素質,灣區的其他城市都有,只是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層次及不同的程度而已。聯合國的幾百個工業類别,只有我們的祖國完全一併擁有。而大灣區的供應鏈,也堪稱是全球最完整、最低成本而且最高效的。香港需要抓緊的不是重複其他灣區城市從改革開放開始積累下來的優勢,而是去配合和互補他們,去完善整個包括香港的大灣區的競爭力。

四。香港透過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可以為香港創造國際人才的紅利、標準認證的信譽及知識產權的市場。香港也有先進的康養系統、醫療技術和專業服務。但是這些香港雄厚的底氣,在過去的幾年裡,一不經意就變成了我們的傲慢,對國情的無知轉成對國家的偏見,過份解讀了兩制造就了對一國的摒棄。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有國的香港成樂土。慎勉之。

資料圖片

創新,從來都源自對現况的不滿。但是香港持之以恆的高效公務員制度則源於我們對機制的忠誠。兩者之間的衝突如果得以妥善處理,香港的創科將會發展得淋漓盡致。我對香港充滿信心。

作者:周憲本先生,大灣區學院榮譽院長、原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行政總裁、大灣區經貿協會及香港傳承基金榮譽顧問

本文為投稿,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本文經大灣區經貿協會授權轉載,大小標題及引言,經過香港01編輯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