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恐襲】警員冇配槍最累事?英國會真正保安軟肋其實是…… 

撰文:吳家俊
出版:更新:

在電影中,倫敦似乎與恐襲有不解淵源。2016年一部《倫敦淪陷》(London Has Fallen),講述恐怖分子趁各國領導人齊集倫敦期間發動襲擊。成龍電影《普通人》(The Foreigner)在倫敦拍攝的其中一幕,正是一輛雙層巴士駛經倫敦市中心的蘭貝斯橋(Lambeth Bridge)時爆炸。
回到現實,倫敦也不時受襲。2005年連環恐襲,造成56人死亡,逾百人受傷。2013年極端分子當街斬首一名士兵。而到2017年3月23日,倫敦再度成為恐怖份子的目標,包括施襲者在內的4人死亡,多人受傷。為何英國政府對恐怖襲擊已經高度警惕,卻仍無法制止這場襲擊?

英國國會外的恐襲事件引發國會安全問題擔憂。(路透社)

2014年極端組織ISIS佔據敘利亞和伊拉克大片土地後,英國政府就維持第二嚴重的恐襲警報級別。即便是次恐襲發生後,首相文翠珊仍維持恐襲級別不變。

倫敦重要地標,包括英國國會、首相府所在地唐寧街等都部署大量警察和便衣探員,以防止恐怖襲擊。在重點保護地區,甚至連路邊的長椅都經過特殊設計,能抵擋貨車炸彈襲擊。而英國皇家空軍特勤團(SAS)以及多達1萬名士兵可隨時出動,應付大型恐怖襲擊。

政府近年持續加強反恐及保安措施,卻不能完全令倫敦變成「零恐襲」城市。就在英國國會附近發生恐襲前幾日,倫敦警察廳就進行演習,模擬恐怖分子在貫穿倫敦的泰晤士河脅持人質,從水路發動恐怖襲擊。不過警察廳可能沒預想到,這次獨狼式恐怖分子就從陸路進攻,更企圖攻入國會造成更嚴重傷亡。

有關英國國會大樓外恐襲最新消息,請點擊: 【英國國會恐襲專頁】

《泰晤士報》引述安全部門就職人士指,目前已經有很多安全措施,對保護較少人流的方,包括首相府會。但針對國會的話,相關安全措施就難以奏效,皆因國會進出人群川流不息,難以完全確保安全。

   為何殉職警員無配槍?

除此以外,安全人員面對疑犯時可採取何種應對手法,也足以影響應對恐襲方法。3月6日,英國內政大臣盧綺婷(Amber Rudd)曾被要求檢視配備武器的警察在國會使用武器的原則。盧綺婷堅持,警方必須在「特殊情況」下方可使用武器,強調只能在生命受威脅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武器。

盧綺婷可能忘記了一點,就是首先需要持有武器,才能使用武器制服他人。倫敦警察廳高級反恐官員勞尼(Mark Rowley)表示,負責國會安全的英國國會與外交指揮部(Parliamentary and Diplomatic Protection Command)由配備武器和沒有配備武器的警察組成,分別負責不同類型工作。而今次在恐襲中殉職的警員帕爾默(Keith Palmer)隸屬相關部門,他在執勤時並無配備武器,沒有能力制服手持長刀兇徒,更被兇徒用刀刺死,隨後才被趕及的配備武器警員擊斃。

配備武器的警察在國會外襲擊後加強巡邏。(路透社)

延伸閱讀:【英國會恐襲】記者悼盡責殉職警 「每日say hello今陰陽兩隔」

   揭國會嚴重安全漏洞

帕爾默(Keith Palmer)負責把守首相與其他官員座駕進出國會的大門,一般情況下只有2名警員負責大門保安工作。由於不時有車輛出入,大門保持長期開啟狀態。在野工黨國會議員克雷(Mary Creagh)表示,每天進出國會都會與把守警察打招呼,形容雙方關係如同好友。克雷稱此大門是國會唯一的弱點所在,應盡快改善。另一保守黨議員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稱,國會車輛進出大門由沒有配備武器的警員把守,令人感到奇怪。

而目前手持國會通行證人員,無論是議員還是記者,進出國會都無須進行安全檢查,如同無掩雞籠,國會安全性備受質疑。倘若今次兇徒襲擊目標是國會,恐怕造成更大傷亡。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