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關心傷害摯愛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嗨,子芯,最近過得怎樣?」我在門診通常都會先跟病人打個招呼,寒暄一下,好了解他們最近的生活和整體狀態。
「唉!醫生,她真的好懶惰呀!經常叫她出門都不願意,留在家中又不幫忙做家務,真的沒用!」在思覺失調診所裏,很多時候因為病人都比較年輕,父母們都會陪伴應診,子芯的媽媽亦不例外,每次覆診都從不缺席。有趣的是,每當我向子芯問候時,搶答的都是媽媽,而非子芯。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副顧問醫生趙穎欣

「子芯,你自己覺得怎樣?」我嘗試讓子芯自己回應一下。

「我……」子芯在表達時的組織能力比較弱,需要花多點時間來思考。但只要多給她一點耐性,她是可以自行回答問題的。

不過子芯的媽媽又再次搶答︰「醫生,你看看她,又蠢又慢又懶!是不是沒救了?」子芯的媽媽性子比較急,說話時十分直率,經常都在醫生及護士的面前狠批子芯。而一向沒自信的子芯往往只會低頭不語,不難想像,這樣的情境在他們家中應該常常上演。

情緒表達(Expressed Emotion)是指照顧者或家人與精神病患者和病人相處時的態度。當照顧者一方面經常對病人有過分的批評或懷有敵意,另一方面又過度地介入患者的生活或自我情緒過分投入時,便稱之為「高度情緒表達」(High Expressed Emotion,簡稱High EE)--子芯媽媽就是典型例子。不少研究顯示,長期與帶有「高度情緒表達」的家人同住的思覺失調病人,會因此承受更多精神壓力,並增加病人的復發風險。

很多時候,帶有「高度情緒表達」的家人都不是故意針對病人,而是出於對病人的緊張及關心,只是用不着其法。因此在診症時,我們都希望能與病人的家屬作更多溝通,令他們明白自己對病人的情感和期望,再逐步引導他們改變表達情緒的方法,從而減少家庭內的張力及病人的復發危機。

《香港01》「01醫務所」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合作,隔一個星期二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筆下心澄】。

「澄」即是把水靜放,讓水中物沉澱,然後變得清澈。願你靜心細味每一篇小故事,見微知著,明白自己及別人的內心,把事與情看得更透澈。看得清楚,懂得珍惜,願此專欄能安撫你情緒的波瀾,享受歲月靜好。更希望你把這份體會和你關心的人分享,好讓美好人生的路上多一個夥伴。

故事細節經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