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女性、黑人同動畫,今年又無份

撰文:方俊傑
出版:更新:
看往年的得獎電影名單,我認為奧斯卡岐視女性。由女性主導的最佳電影,最近的一齣,已經要數十二年前的《擊情》(Million Dollar Baby)。女性主導的電影,數量本身偏少,贏得少,也合理。黑人演員的情況,是不是很相似?
方俊傑
《復仇勇者》的一段父子情相當感人。

緊接新界東補選,奧斯卡頒獎禮將於香港時間2月29日舉行,今日先談最佳電影。

大熱動畫《玩轉腦朋友》順利入圍最佳動畫。(美聯社)

歧視黑人 歧視女性 奧斯卡仲歧視埋動畫?

最佳電影提名數量屆屆不同。今屆跟去屆一樣--八齣。奧斯卡被指歧視黑人演員,看最佳電影提名名單,我認為奧斯卡歧視動畫。《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的創新程度無出其右,主題探討成長,並非打大個肚腩著緊身衫扮超人打怪獸的小學雞。依然入唔到閘。

看往年的得獎電影名單,我認為奧斯卡歧視女性。由女性主導的最佳電影,最近的一齣,已經要數12年前的《擊情》(Million Dollar Baby)。女性主導的電影,數量本身偏少,贏得少也合理。黑人演員的情況,是不是很相似?

貝兒與童星Jacob Tremblay合作火花十足。(《抖室》劇照由電影公司提供)

女性電影 可惜……

今屆算好,《抖室》(Room)和《布魯克林之戀》(Brooklyn)兩套由女主角孭飛的電影有份角逐,反而踢走了《時代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和《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

《抖室》講被禁錮多年的媽媽,跟從未見過世面的兒子重投社會。女主角貝爾娜森(Brie Larson)靠角色之助,要打低一眾大牌,贏埋奧斯卡也不出奇,反正無論里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贏或輸,焦點已必然落在影帝身上。《抖室》本身卻有點篇幅失衡,花費大量時間勾劃禁室情況,到兩母子逃出生天後,面對現實,可以有更多發揮空間,轉個頭,完場。可惜。

《布魯克林之戀》女主角茜爾莎羅倫(Saoirse Ronan)將角逐奧斯卡影后。(驕陽電影)

《布魯克林之戀》的格局更不似最佳電影。愛爾蘭少女隻身移民美國紐約,捱過思鄉病,秘密地結婚。因為家姐病逝,重回老家,點知搵到份好工,又獲得富二代力追,進退兩難。如果有香港版,大概會由陳瀅主演。而事實上,套戲真係有少少似電視肥皂劇的情節。今日,移民是重大問題,這類雙城記會得到大量觀眾的共鳴。而在美國人不斷質疑美國的時候,連嘭嘭嘭的《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13 Hours:The Secret Soldiers of Benghazi)都要踩美國軍方幾腳,《布魯克林之戀》借一個少女心,重申一次美國有幾美好,有幾偉大,不失為好事。故事背景卻是設定在五十年代。

《焦點追擊》以一群記者鍥而不捨追查教會醜聞作主線,成功入圍最佳電影獎。(圖片由電影公司提供)

男性電影 乜嘢人揀乜嘢戲

如無意外,今屆奧斯卡最佳電影,仍然是男性主導的作品勝出。我之前在個人專頁也寫過,要我投注,我會選最唔喜歡的《復仇勇者》(The Revenant)。個人偏好則是以報館作背景的《焦點追擊》(Spotlight),最警世。無辦法,鬼叫我做雜誌出身,會偏心。如果我是基金佬,可能會選《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即使,我是太空人,也不會揀《火星任務》(The Martian)。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