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香港志|香港的侏羅紀世界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一提到侏羅紀,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或小說,仿佛也離不開暴龍和速龍等角色。其實侏羅紀(Jurassic)本身是一個地質時代的名稱,介乎於2.01億年前到1.45億年前這一段時間,在這之前是三疊紀;之後是白堊紀,這三個紀組成了中生代,也被稱為「恐龍時代」。

那究竟侏羅紀時期的香港是怎麼樣?生活了什麼古生物?恐龍有沒有在這裏出現過呢?想解開以上問題,便要從地層中尋找答案。

來稿作者:龍德駿

侏羅紀就在腳下

香港其實藴藏了很多侏羅紀時期形成的岩石地層,當中這些岩石反映了侏羅紀早期(約1.9億年前)的香港,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海洋環境,赤門海峽沿岸一帶便出露了很多這個時期的沉積岩,是於海洋環境下形成。

到了侏羅紀中至晚期(約1.65億至1.4億年前),當時香港發生了多次的持續性火山爆發和入侵活動,形成了大量火成岩,常見有花崗岩、安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等,主要分布於大嶼山、新界東北和西北部。

香港侏羅紀化石

香港發現過為數不少侏羅紀時期的動物化石,絕大部分都是採集於赤門海峽組(Tolo Channel Formation)1.9億年前的地層中,包括菊石、海百合、雙殼類、腕足類、腹足類、介形類、掘足類等,都是海生無脊椎動物。而香港歷史上發現的第一件化石,便是侏羅紀早期的「香港菊石」,也是香港獨有品種。

至於香港首次發現到的恐龍時代脊椎動物,是來自荔枝莊一件只保存了身體後半部的魚化石標本,2014年經鑑定後,確認是侏羅紀晚期(約1.47億年前)生活在淡水中的「副狼鰭魚」(Paralycoptera sp.),推算其完整長度為4到5厘米。

大嶼山及西貢都被發現過侏羅紀時期的植物化石,分別屬於大澳組(Tai O Formation)和荔枝莊組(Lai Chi Chong Formation),有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及木化石,是香港比較少數侏羅紀時期的陸相地層。

香港有過侏羅紀公園嗎?

既然香港有侏羅紀時期的岩石地層,也發現過化石,證實有生物存在過,那恐龍也曾在香港出現過嗎?

恐龍生活在陸地上,但侏羅紀早期的香港以海洋環境為主,所以這時期比較難找到恐龍化石。而侏羅紀中至晚期發生了大規模的火山爆發,這些環境也是不利於恐龍生存。但香港始終有部分侏羅紀的陸相地層,仍然有些微機會發現到恐龍的。

作者龍德駿是古生物化石工作者,曾與香港的博物館及各大機構籌辦化石展覽 ,參與製作由教育局策劃的香港首個古生物學網上課程,也曾擔任電視科學節目的客席主持。香港地方志中心邀請參與編撰《香港志.自然》的專家學者撰寫一系列趣味短文,介紹香港自然歷史的相關內容。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