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Old】48歲退休太早嗎?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在《蘋果動新聞》看到很有意思的訪問,標題十分搶眼:「48歲退休——會計師豪花千萬積蓄,投資鐵板燒餐廳」。這個標題有多個吸引之處:一、48歲可以退休,令人羡慕;二、會計師雖然收入不俗,但千萬不是小數目;三、餐廳這門生意死亡率超高,行這一步的風險是否過高?

看過內容之後,有些少改觀,但憂慮仍在。這位會計師是余國權,在Big Four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二十年,升至合夥人,五年前轉至上市公司做CFO,48歲決定退休。這類背景的專業人士,我認識不少。90年代內地企業崛起,香港專業人士在資本市場起重要作用,帶領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化,這批人累積寶貴經驗,在專業領域扶搖直上。然而,最近十年情況轉變,內地專業行業追趕上來,內地人有能力兼有人脈,香港專業人士不再吃香。從訪問見,余國權是實力派,從低入行,食正條水,事業軌跡有紋有路。我的猜測是,他是擁有充足分析能力的理性人,退休的決定不是一時衝動。

48歲退休是否太早?答案視乎當事人的人生經歷(《見習冇限耆》(The Intern)劇照)

48歲退休是否太早?答案視乎當事人的人生經歷,兩個同是擁有二十五年工作經驗的人,經歷可以完全不同。一個嘗過二十五年起跌苦樂,有些時期一個人做幾個人的工作,48歲已感到「夠皮」。另一個每日做重複的工作,所謂二十五年經驗,是同一件事做二十五次,做了一年之後便感「夠皮」,之後二十四年都在捱時間。

余國權在90年代初入行,那時候Big Four做內地企業IPO做到手軟,入行頭十年,他必定走遍大江南北,由頂茅台到嘆法國紅酒,見盡商場光怪陸離。最近十年冷眼看着內地人站起來,霸氣的工作方式表露無遺,香港人只能在旁微笑點頭。這樣的工作經驗造就不一樣的價值觀,48歲宣布「夠皮」,尋找另一條人生跑道,我認為故事合情合理。

余國權說:

我自己拿住千多萬退休,開一間餐廳,可以實現夢想之餘,亦希望可以賺到生活費,都是投資的一種。
中年人的感覺是永遠無法退休。(視覺中國)

幾多身家才可以退休,這問題愈來愈難答,人均壽命愈來愈長,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處於爆煲邊緣,私營醫療費用貴至嚇破膽,中年人的感覺是永遠無法退休。余國權把積蓄的一大部分買隻識生蛋的雞,聽教聽話的話,可以長生長有。

如其不斷擔心不夠錢,遲遲不敢踏出退休的一步,余國權「買雞生蛋」的策略令人耳目一新。大部分退休人士勞碌一生,感到倦意,不會考慮創業,即使創業也是蜻蜓點水,余國權這條瞓身路在退休人士圈子不多見。中年人衰過,性格偏向保守,在決策時刻總會質疑自己的能力,選擇不按掣。

身為會計師,余國權數口一定精,強調瞓身投資不是任性行為,但我始終感到不安。經營餐廳有一種誘人的浪漫,客人食得開心,餐廳賺到錢,一盤環繞着人的原始慾望的生意,每日上班充滿熱閙,所有人都win。這種誘惑很容易掩蓋過其兇險,例如余國權會發現餐廳老闆跟會計師很不一樣,似藝術家多過理性人,當公司前景維繫在「會行會走」的員工,條數怎算也算不清。

無論如何,我一面祝福余國權成功,一面會找機會幫襯。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