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創科比賽了解社會真正需求 大專生:學校所教的永不是最新

撰文:文耀倫
出版:更新:

無論是贏得掌聲還是賺得經驗,一個比賽也終有完結時……非也!要延續比賽所得也不是沒可能。
由JOS(怡和科技)舉辦的大專生創科比賽JOS Innovation Awards即將來到第三屆,而在等待新一屆參加者帶來出色創科概念前,不妨先看看兩位前參加者在當日比賽後,是如何繼續在創科路上探索與學習。

Johnny指他的公司已獲得2百萬元的種子投資基金,並已成功研製出4.0版本的產品試辦,有望在9個月至1年後正式在市面推出。(文耀倫攝)

「學校所教的偏重於理論知識,但將產品概念帶入社會時,人們最關心的是售價、何時推出、怎樣買得到。要怎樣證明自的創作意念是可行?能把產品賣出去就是一個證明。」於香港大學修讀計算機科學系的四年級生Johnny,其實早在兩、三年前已涉足本地創科創業界,並已設有自己的公司。作為第二屆JOS Innovation Awards的參加者,他那時雖沒贏得任何獎項,但仍獲大會賞識,協助他研發當日的參賽項目「智能BB襪」。

身為一個IT人,日夜都在揼code理應正常不過,但喜歡進行數據分析的Johnny笑言,他想做的可不僅是這樣。「編碼只是用於執行概念的一種方法,要『如何應用數據』,這才是我最想做的事情。」有說,數據就是今後世界的另一種「石油」,這堆由0至9 10個數字堆砌而成的龐大資料,如懂得使用,將會是價值不菲的瑰寶,所以Johnny希望做到的可不只是一對襪,還有分析從中收集所得的數據。當然,無論是製作產品還是收集數據,萬事起頭都不容易,他指參加JOS的比賽是一個面對挑戰的好機會,而且過程比結果贏輸更重要,「最困難是如何說服別人支持自己及如何包裝自己的概念,例如在比賽中要學寫市場計劃書,這已是我在學校學不到的。」

走入科技企業 經歷真實工作體驗 

Henry指自己仍未在創業與打工兩條路之間作決定,因此可能選擇升學,修讀相關碩士課程,再慢慢思考未來發展方向。(Youtube截圖)

Johnny的創科計劃仍在發展中,但對香港城市大學機械及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四年級生Henry來說,當初參賽的概念,在今天已很具體。作為第一屆活動亞軍得獎團隊成員的他,及後決定將參賽項目「自動變形輪椅」帶到現實,並獲大會給予資金、技術及市場推廣層面上的支援。「我想做一張可方便健障人士過床及上落車的智能輪椅,而且定價要與市面上3、4千元的產品相近,所以在選擇部件及應用技術時都有一定考慮。有些我在比賽時提出的概念,在實際研發時原來是不可行的,還好JOS向我提供IoT與Raspberry Pie等技術支援,亦有就商業考慮上給予我不少意見。」他指產品仍需繼續改良,預計可在2年後正式面世。

上年仍在研發中的智能輪椅,現已出現了實體成品,不過JOS希望Henry能進一步加強功能,令它可自動摺疊。(大會提供)

除獲JOS出力襄助研發產品外,Henry還在今年暑假當上企業的實習生。「我是落手落腳參與工作,有協助研發給予其他公司使用的IoT解決方案,而不是負責整理文件等手板眼見工夫。這裏很鼓勵內部創新,所以我雖然跟同事相處得很融洽,但也不時向同事提出疑問,嘗試考起他們。」

比較起在學校與比賽所學到的,他如此回應:「學校與教科書所教的永遠都不是最update。它們會教懂我如何操作軟件及種種理論,這些都是重要的,但就不會教我如何實際應用這些技術,也不會教我相關的商業知識。例如,曾有同學本有很好的創作概念,但卻因把一切都公開了而無法再申請專利,在這方面,JOS就有教我如何保護專利。」

IT行業 年資、經驗非絕對

Jenny(左)與Carmen(右)指本屆活動加入了全新的Markathon環節,即加入了Marketing元素的Hackathon,屆時將有來自NGO與商界領袖作指導,希望藉此讓參加者的創科項目更『落地』。(文耀倫攝)

以企業層面來說,舉辦比賽當然是一個發掘及培育年輕創科人才的機會,而JTH Group的人力資源董事龐燕妮(Jenny)及人力資源員工關係及內部傳訊總監陳嘉敏(Carmen)指,業界的人才荒不僅一直存在,而且競爭還愈來愈大。「雖然近年多了年輕人選讀IT學課,多了人入場,但除科技公司外,現在各行業的大小公司都在聘用科技人才,所以業界在招聘上是有着競爭的。」但做創科,卻又不獨是IT人擁有的專利,二人表示這個比賽一直鼓勵來自各界的學生參加,「有些人就算是讀着自己的學科,其實也不知未來想做什麼。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潛質,我們的比賽就是協助大家發掘個人能力,過往亦有金融及工程科的同學參加比賽,Henry就是一個例子。」

本屆活動將以「樂齡」為主題,Jenny與Carmen指長者生活狀況是社會未來需面對的事情,所以希望能藉活動給予參加者一份使命感,讓他們可更投入地研發相關項目。提起與年輕人相處,Jenny就滿帶欣賞地說:「年資與經驗在IT行業裏並不代表一切,就算有40年經驗的人都需要學習最新的知識,這也是行業需要年輕人才加入的原因。我覺得現在的90後其實與20年前的我們沒大不同,大家都是想做出一點一成績,也會看高自己一線,所以最重要是大家會抱有想學習更多的求知慾,且在有動力提出意見之餘也願意即時改善不足之處。」

JOS Innovation Awards 2017-2018
(按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