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從九巴車禍看巴士業前景 提升服務質素成關鍵

撰文:潘嘉寶
出版:更新:

大埔公路上周六(10日)傍晚發生致命車禍,九巴872線翻側釀成19死66傷。慘劇引起各界對巴士車長工作態度、駕駛安全關注,政府亦高度重視事件,成立由法官主持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檢討範圍包括全港專營巴士營運。
鐵路搶客、難聘車長,是本港四大專營巴士公司(九巴、龍運、城巴及新巴)長久以來面對的問題,可謂「內憂外患」;城巴、新巴去年更以經營成本上升為由申請加價。究竟巴士業是否變了一盤微利生意、未來前景是否滿途荊棘?
有立法會議員指,巴士仍有市場及優勢,但要積極提升服務質素,認為要提高駕駛安全水平先要改善車長待遇。

大埔公路上周六(10日)發生嚴重車禍,一輛開往大埔中心的872路線九巴翻側,導致19人死亡、66人受傷。(資料圖片)

現時在港每日超過1200萬人次使用公共交通服務﹐當中逾三成、即380萬人次乘搭專營巴士。不過,政府交通運輸政策以鐵路為骨幹,巴士公司經營又面對多個可預見及不可預見的挑戰,包括受油價影響、應付區議會各種要求,而目前最大問題相信是難聘車長,引致以兼職、半職形式請人「以解燃眉之急」。因此,兼職車長的出現,被外界質疑他們欠經驗、欠培訓,巴士公司管理層則被批營理不善。

九巴、龍運除稅後盈利按年減少

翻查各大巴士公司的母公司載通國際及新創建年報及財務資料,九巴及龍運2017年上半年度,除稅後盈利均分別「賺少咗」;九巴按年下跌2.6%至3.78億元,龍運則跌約12%至1810萬。

九巴經營重心轉移房地產

至於新巴及城巴,2017年度車費收入按年分別跌約1.6%及4%,至10.59億元及12.84億元。兩巴更於去年8月向運輸署申請加價12%,以紓緩經營成本上升及乘客流失所帶來的壓力,這是兩巴自2008年後首次調整票價。
可見,近年巴士公司面對一定經營壓力,而事實上九巴母公司載通最賺錢並非來自運輸業務,而是將巴士車廠起樓。當中由載通及持有載通的新鴻基地產合作發展的觀塘九巴前車廠用地,補地價金額高達43.05億,總投資額料逾100億元 。相比起地產收益,九巴票價收益似是九牛一毛。

因應兼職車長問題,各區九巴都有脫班風險。(資料圖片)

議員:巴士非無生存空間

今次大埔公路車禍,難免對九巴帶來負面影響,其他九巴車長也受牽連,被市民指罵,承受極大壓力。面對「內憂外患」,究竟巴士業如何走下去呢?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林卓延表示,政府交通運輸政策以鐵路為骨幹是無可厚非,但認為巴士並非無生存空間,特別是偏遠地區有一定客源,但巴士公司需要提升服務質素及提高駕駛安全水平,改善車長待遇是需要。

他建議,巴士公司可考慮調高車費的同時,政府則增加公共交通車費補貼金額,減輕市民車費負擔,而巴士收入增加,亦會願意投放更多資源改善服務。
另一議員陳恒鑌亦指,巴士有其優勢,認為巴士未來前景是否黯淡,視乎巴士公司是否願意改變調整運輸策略,以優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