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85萬「古墓」展品下月「壽終正寢」 發展局目中無人繞過區會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葵涌廣場與新都會廣場的交界處上月多了一件藝術品,引起當區居民不滿,更被批評「感覺像墳墓」,現今發展局終於「跪低」,會於七月初清拆展品。事實上,展品是發展局舉辦比賽的獲奬作品,預計展期約一年,但局方事前沒有諮詢居民和區議員,便擅自在空地興建,做法不合理,漠視居民意見。其後,發展局派員到場視察,並承諾在兩個月內清拆,惟安裝和拆卸費用或高達85萬,安裝完兩個月後清拆實是浪費公帑。「古墓」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有不少社區建設被批「白象」、浪費公帑,政府、區議員均有負責令公帑用得其所。

展品「空降」落區 發展局無視區議會

該藝術品由環保磚砌成,命名為「安全島」(Safe Island),位於葵涌廣場與新都會廣場的過路處,即興芳路與興寧路交界呈三角的空地。根據藝術品簡介,該展品是「城市藝裳公共藝術」委約藝術作品,比賽由發展局與建築師學會等合作舉辦,為慶祝回歸 20周年。但不少居民不滿展品外型與山墳相似,令部分年紀較大的居民感到不安。發展局派員到場視察後,有區議員引述發展局官員指,展品預料將於7月初期間移除。

民主黨葵青區議員吳劍昇指出,發展局在安裝展品前沒有諮詢區議會意見,在幾日之內已經安裝好展品。就正常程序而言,只要該工程會影響當區居民,都應先諮詢區議會和市民意見,待區議會有充足討論後,表決通過,才可以進行。這次發展局不但繞過區議會,未有知會市民,還未有與其他政府部門協調,如收集選址意見、減低工程對交通運作和行人安全的影響。發展局的態度目中無人,只顧完成計劃,無視他方意見,做法並不恰當。

雖然發展局發言人表示,在邀請設計團隊提交作品建議書時,已詳細列明設計團隊需要顧及交通安全,設計作品亦經由相關部門作專業評估,確保符合交通安全要求,但吳劍昇指出,「安全島」或構成安全隱患,因由興寧路轉出大路的車輛,駛近展品時會有機會出現盲點,司機或看不到大路是否有車或行人。由此可見,一個地區工程必須經過區議會審議,有時單靠專業評估未必發現潛在的隱憂、安全隱患,區議員和居民的意見正正能「補漏拾遺」,他們能指出實際情況和工程或遇到的困難、阻力,就如吳劍昇所提到的「盲點」,非當區區議員和居民則難以了理實際情況。吳劍昇更指出,區議會較早前已同意在展品該位置進行綠化,預計明年開工。如今展品已坐落該處,被發展局「截餬」,如局方不同意清拆展品,便會打亂區議會的部署。

社區大白象多 公帑應用得其所

有區議員質疑展品的安裝費用上限為85萬元,才展出一年,浪費公帑。事實上,有不少社區設施、裝置曾被批造價太貴,而且美觀欠奉、未必實用,如下(按圖放大):

+1

以城市藝裳公共藝術另一個作品為例,九龍灣的「陽光流動」涉及的費用上限同樣是85萬,但卻位於機電署總部大樓內的公眾地方,甚少有市民會經過,鮮為人知,難以達到「美化都市」的目標。

誠然,「安全島」的設計概念不錯,原意是鼓勵人與人之間有更多互動。雖然展品簡介列明可供人坐下來聚會及見面,但同時又寫明「請勿攀爬」,有市民表示不知可不可以坐上去。展品應設置於人流較多、較安全的地方,而並非安裝在馬路中間的過路處,令展品不能充分發揮其用途,變相就是浪費公帑之舉。政府應謹慎選址和規劃社區設施,確保部門有效地使用公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