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研究:用得多Facebook同IG 消費增加儲蓄減少

撰文:梁凱怡
出版:更新:

去旅行打卡、「食好西」打卡、置新裝打卡……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體的興起改寫現代人社交模式,但原來大眾的消費模式也不經不覺受影響而有所變化。
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的教授進行研究發現,大眾花錢愈來愈多,儲蓄卻愈來愈少,因為他們只會看得到別人的消費,看不見別人的儲蓄,而社交媒體正正加劇趨勢。這種名為「可見性偏見」(visibility bias)正改變現代人的消費習慣。

研究其中一名作者、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梅拉吉商學院(Merage School of Business, UC Irvine)的教授赫什萊弗爾(David Hirshleifer)指,大眾傾向於談論自己所做的事情,意味更多地強調消費,而不是非消費。舉例來說,鄰居如常駕駛舊車外出的話,你會感到平平無奇,但當他換上新車,便較容易留意到,在社交媒體上亦然。

赫什萊弗爾也提到,很多人認為,沒有參加奢華派對、搭豪華遊艇就是省錢,但這種想法非常危險,因為派對和遊艇都不是朋友的真實生活。例如一名在現實中喝平價咖啡、穿平價衣服的朋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可能只是吃高檔餐廳、出外旅遊,但這種非面對面的交流便有可能加劇可見性偏見。

研究另一位作者、多倫多大學羅特曼商學院(Rotman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Toronto)教授韓冰(Bing Han)稱,大眾會效仿社交網絡裏的其他人,因為他們認為與對方的社會經濟狀況類似。他形容,每當在社交媒體上張貼有關購物或某次經歷的帖文時,都有可能影響關注自己的人,就如骨牌效應,會促使其他人去做某件事。

赫什萊弗爾建議,如果想改善自己過度消費的行為,不妨觀察朋友的節儉行為,例如對方可能留在國內旅行,或許15年來都沒有換新車,即使要與別人比較,也盡量讓自己的想法符合現實。

(英國廣播公司/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