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選】兩成候選人涉刑事犯罪 政客不壞選民不愛?

撰文:成依華
出版:更新:

長達一個月的印度大選終於走近尾聲,這場選民多達9億人、候選人超過8000名的選舉,卻充斥一個怪現象:多達2成候選人正受到刑事檢控。部分人或是遭到政治檢控,但也有不少人是涉嫌犯下重罪,例如是謀殺等。
為何這些飽受爭議的人,反而在選舉吃香?

印度大選:印度人口逾13億,當中有9億符合投票資格的選民。他們將選出國會下議院的543席,堪稱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選舉。圖為兩名選民投票後展示被染了墨汁的手指,這是為了標識他們已投票。(Getty Images)

13%候選人涉重罪

印度選舉充斥疑似犯罪分子的現象,可透過不少數據反映:按民主改革協會(Association for Democratic Reforms,簡稱ADR)統計,每5個候選人中,就有大約1人正面對刑事指控。這個百分比在上一次大選也達到17%。

部分人面對的指控,固然屬於輕微犯罪或可能是政治報復,但也有13%候選人面對嚴重犯罪指控如謀殺等。

這些涉嫌犯罪的政客,也並非被視為異類的政壇邊緣人,他們得到主流政黨的支持。例如總理莫迪所率領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簡稱BJP),多達40%候選人有刑事案件在身。反對派印度國民大會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也有39%。

印度大選:總理莫迪所率領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簡稱BJP),多達40%候選人有刑事案件在身。(Getty Images)

這種怪現象讓不少人咄咄稱奇,但更是反映當地社會的3個現象:

司法問題:審訊程序極長

按制度,法院一日未對案件作出判決,疑犯在法律上就是無罪之人,可以參選;但另一方面,當地法院效率低、司法程序冗長,大量案件遲遲不獲處理,動輒要等候數年甚至是數十年的時間,審判才會結束。

這些疑犯繼續競選,但也背負着涉嫌犯罪的身分。據《外交雜誌》指,2018年9月當地高等法院甚至曾要求國會解決惡性的政治犯罪化問題,如立法阻止面臨嚴重犯罪指控的人進入議會。

金錢才是王道

為何主流政黨也歡迎這些涉嫌犯罪的人?原因與金錢有關。

政黨在一場選舉要投入大量資金,舉辦競選活動、賣廣告等,財政負擔實在不小。在印度當地,很多涉嫌犯罪的人反而擁有錢財優勢,他們作為「地方強人」,自己就有財力競選,不會拖累政黨的財政,令主流政黨也反過來歡迎他們。

印度大選:當地選舉的其中一個特色,是有不少候選人正面對刑事檢控,包括一位名叫K. Surendran的候選人面對240宗控罪。圖為他的競選宣傳品。(Getty Images)

「羅賓漢式」光環?

更甚的是,涉嫌犯罪或有案底,在當地政壇未必是負累,反過來可以是這些地方強人的「光環」。

民主改革協會(ADR)主管維爾馬(Anil Verma)指,政黨只會考慮有關勝率的問題。

他們(政黨)知道有金錢力量、權勢力量,這些候選人更可取得勝利。
印度民主改革協會(ADR)主管維爾馬(Anil Verma)
印度神廟騷亂:薩巴里馬拉神廟過去一直禁止10至50歲女性進廟,至2018年9月印度法院推翻禁令,引來信眾不滿。(路透社)

在這次選舉中,執政黨有一名候選人K. Surendran面臨最多的240宗控罪,包括參與騷亂、非法闖入、企圖謀殺等。他表示,大部分控罪都是源於他阻止婦女進入喀拉拉邦(Kerala)的薩巴里馬拉神廟(Sabarimala Temple),他表示自己是無辜。2018年,法庭宣布廢除神廟的「女性止步」禁令,但示威者不滿,阻止婦女入廟,爆發多場衝突。

英國廣播公司(BBC)曾引述印度政治問題專家Milan Vaishnav分析,候選人即使有案底,也不破壞他們的名聲,甚至有候選人會自稱「最大的罪犯」。他解釋,在一些社會因宗教或種姓而分化,加上政府失能的地區,選民往往會支持涉嫌犯罪的候選人。

這些涉嫌犯罪的候選人會把自己的形象塑造成「羅賓漢式」英雄。
印度問題專家Milan Vaishnav

(路透社 /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