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歐洲人也開始存錢 疫下催生「超級儲蓄世代」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歐洲人普遍擔心日後經濟和社會動盪風險增加,導致社會整體儲蓄的情況近期有上升趨勢。根據歐洲中央銀行和英倫銀行的數字,歐洲五大經濟體中有四個的儲蓄率在三月份急劇上升,遠高於長期平均水平。同類的理財習慣轉變在北美、中國等地也有出現,或有機會催生出「超級儲蓄世代」。
有經濟學家憂慮消費者「勒緊荷包」,或將無法刺激本來疲弱的環球經濟,但也有意見相反的分析,指儲蓄增加或令不穩的經濟變得相對健康。

現時,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的存款均有所增加,法國三月份儲蓄接近200億歐元(約1,699億港元),遠高於銀行存款38億歐元(約322億港元)的長期平均水平。法蘭西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中的儲蓄總額增加了600億歐元(約5,096億港元)以上,這反映隨着危機加深,儲蓄增長有所加速。意大利則儲蓄了168億歐元(約1,427億港元),遠高於34億歐元(約288億港元)的長期平均水平。

唯獨德國例外,銀行儲蓄顯著下降。這可能與德國人在艱難時期偏愛現金有關,同類情況於2008年金融海嘯也曾出現。歐洲中央銀行首席經濟師Philip Lane近日表示:「今年家庭儲蓄確實有驚人的增長,這是個重大的宏觀問題,即家庭支出將延遲多久。」

德國人的儲蓄減少,這可能與他們偏愛現金有關。(美聯社)

有經濟學者警告,當前歐洲陷入自戰後最嚴重的衰退危機,若消費者不願花錢以避免風險,將使飽受疫情困擾的歐洲經濟失去了恢復的動力。

德國安聯保險公司預測,今年底歐洲消費者仍將有4,000億歐元(約33,985億港元)的額外儲蓄,相當於歐盟經濟的3%。安聯稱,由於嚴格的封鎖政策使許多企業關閉,消費者不得不留在家中,歐洲大部分地區的個人消費整體下降了超過三分一。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Melanie Debono表示:「許多家庭於過去幾周累積非自願儲蓄,故他們的銀行存款(比例)比疫情之前更為健康。」

安聯集團(Allianz)首席經濟師Ludovic Subran表示,廣泛的經濟不確定性正在重塑人們支出和儲蓄方式,他說:「我們處於這種緩慢模式(slow-mo)的時間越長,這些儲蓄變化將更大程度根植於人們的行為中。」這意味此一習慣改變或將會導致長遠的影響。

世界各地的人開始減少消費,集中購買必需品。(路透社)

勒緊褲頭 寧在家沖咖啡

其實,儲蓄增加的情況並不局限於歐洲。

我以前每天都會到咖啡廳,現在都在家自己沖咖啡。疫情嚴重影響到我的工作,疫情抑制了我的購物慾。
一位北京女消費者表示

有專家認為,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或可能催生出對投資抱持謹慎態度的「超級儲蓄世代」,從而重塑全球經濟面貌。未來人們將更重視降低風險,消費模式也變得節約,只買必需品。風險投資公司Collaborative Fund合夥人Morgan Housel表示:「當你突然意識到這個世界比你所想的還要脆弱,你未來可承受的風險自然會比以前低」。

Housel認為,即使疫情危機結束,事情的嚴重性已足以為下一世代帶來深遠影響。雖然疫情或將促成「超級儲蓄世代」,以至減慢未來經濟增長速度,但他認為這或有助重塑經濟模式,令經濟的管理機制將變得更完善、更能承受衝擊,長遠令金融市場變得更為強健。

還有部份中央銀行家和經濟學家指出,人們可以將更多的家庭儲蓄用於投資主權債券,從而有助於支持許多國家疫情下的巨額債務。

消費的減少,或許多少也與商舖沒有開業有點關係。(路透社)

從歷史上看,經濟危機經常促使人們改變消費模式,變得更節省金錢。美國人傾向儲蓄的轉變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也曾發生,而在今次疫情下,逾半美國人已開始縮減開支。加拿大的情況也相似,如卑詩省居民的財務狀況似乎未有出現嚴重惡化的情況。但近期的一項民調顯示,有超過四分一民眾指,他們實際上儲蓄了更多錢。

而在疫情更早趨緩的中國內地,雖然經濟活動早前已陸續恢復過來,但由於人們仍舊擔心疫情的影響,加上擔心經濟、失業、被迫放無薪假等問題,故即便商店商場重開亦未能打開消費者的錢包,預期中的「報復式消費」並未有發生。

中國諮詢公司Cefuture一項調查顯示,四成一內地人表示他們會減少支出以應對未來的危機,只有不足一成的人表示會在疫情結束後增加購物預算。投資銀行華興資本(China Renaissance)的另一項調查顯示,六成八內地人預計今年的收入會減少,因此需要控制消費支出。

「報復式消費」在中國內地也沒有如期出現。(網上圖片)

有內地消費者表示,自己由每日光顧咖啡店改為在家沖咖啡,也開始在二手市場購物。不少內地人也在節省非必要的消費和購物支出,在電子產品零售商蘇寧實體店、上海郊區的Walmart超市,人流只有正常的一半。上海市中心家樂福的店員也表示,很多顧客不願購買東西,除非有促銷價優惠。

或影響一整代人…

不過 ,對於「超級儲蓄世代」一說,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Paul Donovan持懷疑的態度。他指:

經濟大蕭條改變美國人的行為,因為其毀滅性的影響持續很長的時間,這次我們當然希望是短暫事件。
因疫情而改變的理財習慣或將影響一整代人。(美聯社)

他又表示:「歐洲已從根本上努力防止失業,以英國、丹麥、法國為例,他們協助企業支付工資,或許僅有七、八成薪水,但你仍保住飯碗。」他認為政府的介入,將使人們的不安全感不會強到要訴諸預防性儲蓄。不過,Donovan強調美國人儲蓄的確正在增加,原因是政府較聚焦於幫助已失業的人,不一定能有效預防失業。

誠然,面對今次突如其來的全球大流行,許多人深刻意識到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或許會出現意料不及的艱難情況,被殺個措手不及。人們無疑會在消費和理財方面,增加較以往更多的一重額外考慮,消費習慣和模式未必會一成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