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說去的2000億美元從何算起? 中美談判桌上的「放風」大法

撰文:陳智深
出版:更新:

中國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周四開始在美國訪問並與華府各官員見面,包括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會後有美國傳媒引述美國官員表示,中國政府承諾將購買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以縮窄兩國龐大的貿易不平衡。不過,這說法卻得不到中國方面證實,官方未有即時對此作出評論,令這2000億美元的說法變成「空穴來風」,莫非這次「放風」仍只是兩國談判桌上的技巧交流?

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特朗普Twitter圖片)

中國官方《人民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俠客島」其後更公開評論指相關說法是「子虛烏有,純屬誤讀」,已引證美媒引述這位「美國官員」的說法不太可信。事實上,美國媒體在報道這則消息時,也格外謹慎並抱有懷疑態度。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這則消息時,引述了一些經濟專家的看法,認為就算中國要買,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能買個2000億美元美國貨。報道引述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鮑恩(Chad Bown)表示,讓中國每年多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是不切實際的數字,即使中國停止購買其他外國產品,比如歐盟的空中巴士飛機或巴西大豆,只買美國的產品,加起來也只相當於2000億美元總額中的一小部分,鮑恩認為「連達到500億美元也很費力」。

專家指出就算中國放棄進口別國商品,如巴西大豆改賣美國貨,短期內也難以買夠2000億美元。(美聯社)

CNNMoney網站也有類似看法,對美國經濟和產業能否及時對中國這一轉變反應過來提出質疑,指美國企業就算想賣,也需要時間調整產能。報道引述安本標準投資管理新興市場經濟師沃爾夫(Alex Wolf)看法指,以美國波音為例,就算中國所有飛機訂單由空中巴士轉向波音,波音也不能一時三刻把飛機產量倍增去應付,起碼這並非短期內能辦得到的事。

以財長姆努欽為首的美方代表團早前赴華,可惜無功而還。(美聯社)

與此同時,無論《紐時》、CNNMoney還是路透社,在報道上述消息時也很含糊地指「那官員指中國政府承諾將購買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以縮窄兩國龐大的貿易不平衡。」但到底是純粹要多買2000億美元美國貨,還是把兩國之間貿易逆差縮減2000億美元,都未有說清楚,如果真正意思是是後者,在現實上根本是兩國在鬧不可能的笑話。

倘若最終結果是中國承諾向美國增加進口2000億美元的貨物,尚情有可原。按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去年中國進口總額為27.79萬億(約等於4.36萬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18.7%。隨着中國消費升級,進口額勢必進一步增加。消化2000億美元並非不可能的事。

但美國政府若是如路透社報道一般,追求減少2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則純屬癡人說夢。中美貿易逆差更大程度上是市場自由交易的結果,這種試圖通過政府層面大幅縮減逆差的方式,與「計劃經濟」何異?更是對特朗普政府所提倡的「自由貿易」的諷刺。

以此看來,這「2000億美元」的說法,很有可能是兩個大國談判桌上在耍耍技巧的花招,放出一些「對方有意讓步」的說法來牽引外界輿論,實情是否如此還要看劇情發展才能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