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凱恩棄療翌日逝世 美國「兩黨合作」未來買少見少

撰文:唐宇廉
出版:更新:

「病症發展以及年紀增長,已對他的病作出『判決』。」美國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去年確診腦癌的麥凱恩(John McCain)周五(25日)透過家人發表聲明,表示將會終止治療,意味這位年屆81歲的政壇耆老正步向生命終點。
麥凱恩是資深共和黨人,在不少議題上立場保守,但他長年鼓吹兩黨合作,與不少民主黨人關係良好,這在兩黨惡鬥的美國極為難得,值得人們懷念。
(香港時間8月26日早上8:30更新:麥凱恩腦癌病逝,終年81歲)

「他的故事,就是美國英雄主義人格化的故事」、「同事們都在這裏,因為我們都尊重麥凱恩。」今年5月,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和共和黨參議員格拉咸(Lindsey Graham)出席紀錄片《麥凱恩:喪鐘為誰而鳴》特別放映儀式時,如此稱頌麥凱恩。

一般情況下,這種讚譽可能只是客套話,但對麥凱恩來說,確實當之無愧。在紀錄片中接受訪問的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以及兩位前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和希拉里(Hillary Clinton)都認同,這位夕陽戰士是「共識建立者」(consensus builder),把國家置於黨派利益之上。

麥凱恩曾在2008年代表共和黨角逐總統寶座,但最後敗給民主黨奧巴馬。(路透社)

實踐兩黨合作 

有別於一些口講合作、投票時黨派偏見盡現的政客,麥凱恩有不少實踐兩黨合作的往績,茲舉數例:

一、1994年,時任民主黨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撤銷對越南長達19年的經濟制裁,開始美越關係正常化進程。當時,不少美國保守派表明反對,曾經淪為越戰戰俘的麥凱恩卻熱情支持克林頓的舉動,甚至在1993年與另一越戰老兵克里(後來的國務卿)率先訪問河內。

麥凱恩(右)早年參與越戰時曾經被俘。(美聯社)

二、2001年「911」襲擊後,共和黨總統小布殊在中東發動「反恐戰」,美國虐待戰俘或嫌疑恐怖分子的醜聞亦陸續抖了出來。2005年,麥凱恩與不少民主黨同事支持「戰俘待遇法」,要求中情局遵守盤問守則,終止不人道手法。今年較早時,當特朗普(Donald Trump)有意提名被指有份虐囚的哈斯佩爾(Gina Haspel)出任中情局局長時,正在養病的麥凱恩要求參議院同事否決提名。

三、2009年,麥凱恩堅決反對「奧巴馬醫保法案」,一直希望弱化甚至替代有關法案。不過,當共和黨去年推動「更好醫保和解法案」以作替代時,麥凱恩卻認為它有缺陷,可能會擾亂保險市場,於是聯同一些黨友和民主黨人,阻撓相關法案。

民主黨「恩師」啟蒙

很少人留意的是,這位自1982年起在國會山莊打滾、主張「兩黨合作」的政客,本來對民主黨懷有頗大敵意──他早年曾毫不忌諱地自稱「初出茅廬的右翼納粹分子」。直至一個人走入他的生命後,這位青年政客才「開竅」。

改變「納粹分子」的不是共和黨人,而是站在光譜另一邊的已故民主黨眾議員尤德爾(Mo Udall)。尤德爾生前力主改革,被譽為國會的「自由派良心」,而且很願意提攜後輩,利用開記者會等方法,提升政壇新秀知名度。

尤德爾曾大力提攜麥凱恩。(網上圖片)

在一次記者會期間,尤德爾突然邀請麥凱恩發言,令這個黃毛小子不知所措。麥凱恩後來憶述:「死了!我根本沒有任何看法,但我得到成長及學習的機會,同時被介紹給亞利桑那州」。

麥凱恩後來平步青雲,成為全國知名政客,但他沒有忘記「恩師」尤德爾:「我最初進入國會時,只是一個蠢蛋。我一無所知,但自以為什麼都知,他教懂我共識及妥協的重要性。」

如今麥凱恩正步向人生終點,人們將來最記得的未必是他淪為戰俘,以及曾在2008年被奧巴馬擊敗的事實,而是他身為共和黨人,卻與民主黨同僚建立友好關係,這在黨派偏見嚴重的美國政壇,可謂非常難得。

(香港時間8月26日早上8:30更新:麥凱恩腦癌病逝,終年8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