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中政策」不討喜 中菲關係如何邁過民意關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11月20日中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馬尼拉。這也是時隔13年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訪問菲律賓。兩國關係取得進展,同杜特爾特獨立、務實的外交政策不可分割;但在菲律賓社會對華普遍不信任的背景下,這樣的政策也給杜特爾特帶來不少壓力。

眾所周知,相對於前任總統阿基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配合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針鋒相對。杜特爾特將施政重點放在「拼經濟」,避談南海問題,以防捲入中美競爭的漩渦中。然而,當「狂人總統」回歸現實政治,自然會受到民意考驗。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18日峰會上,似乎若有所思,不知是否擔心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摩擦,會為其他國家帶來影響。(路透社)

杜氏新政有待民意檢驗

從競選期開始,杜特爾特便試圖緊抓民意脈搏,更不在意被外界形容為「民粹治國」。無論是將本有貪污前科的政治對手、參議員特里拉內斯(Antonio Trillanes)送入牢房;或是鼓勵「血腥掃毒」行動,無不獲得大量菲律賓民眾歡迎。畢竟,無論是貪污或是毒品,均為菲律賓人民視為寇仇。

但在「對華友好」的問題上,杜特爾特卻似乎「逆民意而行」。根據當地新聞網站Rappler的調查,菲律賓人對中國的整體信任度僅是負16分,跟美國獲59分「非常好」評級相距甚遠,肇因自然是兩國領土爭端。不少菲律賓人堅信:中國正在南海展現霸權,鯨吞菲國合法權益。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領導菲律賓與中國展開友好關係建設 (視覺中國)

這樣的情況下,杜特爾特的「親中取態」自然不討喜。早前,他在東盟峰會上主張各國應接受「南海已在中國手中」的現實,便被政治對手批判為「投降主義」。更有人在首都馬尼拉打出「歡迎來到菲律賓,中國的一省」橫幅諷刺杜特爾特。加之傳統上,菲國軍方同美國關係密切,更加重了杜特爾特的政治壓力。

杜特爾特秉承現實主義政治理念:堅信南海和平及同周邊國家穩定關係,將幫助菲律賓經濟發展,最終受惠於人民。但在經濟層面,杜特爾特也面臨「中國因素」的壓力。杜特爾特2016年訪華時,中國承諾向菲律賓提供240億美元貸款和投資,但在基建貸款方面,大部分項目仍未落實。根據路透社報道,在雙方協議的75個協議項目中,僅有三個開工。

馬尼拉多座行人天橋上日前出現寫有「歡迎來到中國的菲律賓」的橫額,大有諷刺中菲關係日漸密切之嫌。(路透社)

機會難得 兩國合作理應加速

在菲國民族主義者看來,中國投資「口惠而實不至」,旨在麻痺菲律賓,以期獨霸南海。而在中國民族主義者眼中:北京已釋出巨大善意,不僅停止在黃岩島等地的建設,更提供大量經濟支持,小小菲國滿地皆是白眼狼。但這樣的情緒,對雙邊關係毫無助益。

中國外長王毅上月訪菲時表示:去年前6個月,中國在菲律賓投資成長5倍多,雙邊貿易額也錄得10%的成長,反應投資情況已向好的方向發展。然而,中國投資額僅有美國的40%,日本的七分之一,也反映中國盡快兌現承諾的重要性

日本同樣是菲律賓最為重要的夥伴之一。(VCG)

可以預見,杜特爾特將借習近平來訪機會,要求相關貸款和投資盡快落實。與此同時,中國也同意簽訂包括石油共同勘探協定在內的更多經濟合作協議,為杜特爾特消解政治壓力。

早前,李顯龍在東盟峰會上發出感嘆:「或許未來,東南亞國家都要在中美間做出選擇」。然而,杜特爾特的出現卻成為反例。菲律賓自獨立以來,便一直奉行親美外交政策,如今走出杜氏這樣的「異類」,北京自然應把握機會,令兩國關係進一步深化。

特朗普缺席峰會: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期望東盟不用在世界強權之間「選邊站」。(路透社)

然而,領土爭端帶來的不信任,難以在一夕間消解。除了說服高層,北京更應將焦點放在菲律賓民眾身上。在巴基斯坦,柬埔寨,或東非國家,中國投資都令當地民眾切實得益。無論當地政局發生怎樣變化,對華態度都未有明顯改變。畢竟,風水輪流轉,菲國總統隨時可能打包走人,但民眾的影響力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