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他一再反復的「中東撤軍」:勿低估其信心 莫高估其能力

撰文:鄭悅
出版:更新:

特朗普宣布撤軍敘利亞後,其過程可謂反反復復。由一開始的「迅速撤軍」到「暫緩撤軍」再到「緩慢撤軍」,令美國國內一眾政客和盟國大感不滿。不過,從特朗普的政策導向上看,即使存在阻力,亦不會改變撤軍的大方向,然而這一波三折的過程則是由多重因素造成。

埃爾多安尤如坐「過山車」

周一(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Tayyip Erdogan)通電話,就敘利亞北部局勢、建立安全區等議題進行討論。隨後,特朗普發布Twitter稱,兩人還談論經濟議題,認為美土兩國有很大的潛力去推動雙方經濟的持續發展。

而就在周日(13日),特朗普在Twitter上警告土耳其,如果他們繼續攻擊庫爾德人,美國將摧毀土耳其的經濟。

可以說,自從特朗普宣布撤軍敘利亞後,埃爾多安是最能感受到特朗普「善變」的一位總統。

起初,特朗普的撤軍決定,是在與埃爾多安的通話過程中決定。當時,埃爾多安質疑美軍留在敘利亞的目的,而出乎意料的是,特朗普在未與一眾高級官員和盟國商討的情況下,當場提出撤軍。

當土耳其以為美國的撤離,可以大舉攻打庫爾德武裝之時,特朗普又出現轉軚,暫緩撤軍敘利亞,令土耳其打擊庫族的計劃受阻。特別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6日表示,美軍會繼續留在敘利亞,直至土耳其保證不再追擊庫爾德族為止。此番言論引起埃爾多安的極大不滿,更於上周二(8日)臨時拒絕接見博爾頓。

特朗普政府撤軍的混亂

埃爾多安難以捉摸到美國撤軍敘利亞的方案,自是源於特朗普政府撤軍政策的混亂。

從特朗普一開始所說的,「將盡快撤離」到否認該說法,到博爾頓表示「除非徹底打敗伊斯蘭國、以及庫爾德武裝的安全得到保障,美軍才會撤離敘利亞」,再到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於近期的中東訪問行程中表示「撤軍正緩慢進行,視乎具體情況而定」,美國的表態屢有反復。

到底當下,美軍是否正在撤離敘利亞?根據路透社周六(12日)報道,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美軍正從敘利亞撤離軍備,而軍隊仍未撤退,對抗ISIS的戰爭仍在繼續。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於8日至15日展開中東訪問行程,強調美國打擊伊朗的決心不變。(路透社)

「信心」堅定 「能力」不足

從特朗普撤軍的政策上看,特朗普在中東採取「收縮」策略,降低美國在中東地區兵力和軍費投入。對於特朗普來說,過往美國在中東耗費過多的資源,實際上卻「無利可圖」。

然而,美國真的如同特朗普所說的「不再願當世界警察」嗎?實際上,特朗普上台後,極力保持與沙特和以色列的盟友關係。作為中東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兩國,特朗普「收縮」政策的背後,實則想借連衡兩大盟國,大幅減少美國在中東的軍事花費,以達到在中東地區利益的最大化,改變自911以來美國施行的中東戰略。

特朗普宣布撤軍敘利亞,實際上是欲改變自911以來美國的中東戰略。(路透社)

任何人都不應忽視特朗普撤軍的「大方針」,然而特朗普政府願意撤軍,卻不代表美國會撤軍。首先,特朗普的撤軍決定並未顧及盟友的需要。一旦美軍撤出,伊朗就有機會利用這一空隙,加強在敘利亞的勢力,這對沙特和以色列兩國來說,都是難以忍受的局面。

特朗普似乎低估了盟國反對立場所帶來的阻礙,更低估了國會支持以色列的猶太勢力,而除此之外,美國軍方勢力的反對亦使特朗普的撤軍行動難以順暢,前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im Mattis)更提出請辭,以表抗議。

因此,特朗普即使想撤軍敘利亞,邁出改變美國中東政策的一步,但現實遠比他想象的還要複雜。他不僅無法掌握撤軍進度,更是難以協調各方利益,以致在撤軍敘利亞上表現反復。而此次蓬佩奧訪問中東之旅,雖是美國想給中東各盟國的一顆「定心丸」,強調美國打擊伊朗決心的不變,但特朗普政府撤軍的反復性本身已難以減弱其盟國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