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萊特希澤再交手 美國不要雙贏只要勝利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第八輪高級別談判3月28日起在北京舉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再度和中國副總理劉鶴相聚。然而,本來預計在3月達成協議的中美兩國,現在都把談判的時間繼續延長,甚至都放棄了任何「期限」。

貿易談判何時了?

現在看來,中美之間早已確定了貿易協定的架構,協定文本也有了具體內容和方向。從官方給出的資訊來看,第八輪談判之前,劉鶴與萊特希澤、姆努欽分別進行了兩次通話,皆討論的是「文本關鍵問題」,而文本上的校對一般來講已經是談判的最後一步。

然而中美官員都沒有要給談判設定任何期限的意思。

3月28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則表示,中美取得了進展,但是也說「有大量工作有待完成」。

同天,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在一次演講中表示,貿易協定的達成與時間無關,這取決於政策和執行。他甚至表示,如果這需要幾個星期,幾個月,那麼美國也可以接受,就像美國總統特朗普(Doanld Trump)所說,必須達成意向對美國有利的協議。

庫德洛,在中美貿易談判開展後,幾乎是美方「放狠話」的代表。(路透社)

庫德洛早已成為特朗普在中美貿易戰上的輿論傳聲筒,他的話幾乎一致和特朗普的態度一致。

回想起來,特朗普應該從很早就有了和中國的「停戰計畫」。去年積極在G20上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的是他,習特會之後提出中美3個月「休戰期」的也是他,談判過程中,不斷釋放雙方進展良好的信號的,同樣是他。今天的特朗普為何「不急」了呢?

美國不要「雙贏」 只要「勝利」

協議框架的確定,說明中方已經認為這是一個中美能得到雙贏的協議,這也是中國在談判中一直以來的目標。這也說明對於美方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對自身不利的協議,更不用說關稅取消之後對美國商界的利好。

這或許才中美雙方在談判目標上最根本的衝突——中國希望也願意達成中美的「雙贏」,但是美國需要的是一場徹底的「勝利」。

在特朗普眼中,「贏」與「雙贏」也許是一組矛盾詞。(路透社)

習近平在2月會見萊特希澤時表示,用一句話總結了他的希望「希望你們再接再厲,推動達成互利雙贏的協定。」互利雙贏,這也是中共對於中美關係的要求。

而想要讓美國人「厭倦不斷的勝利」的特朗普恐怕並不是這麼想。

《紐約時報》3月28日刊文《鴉片戰爭的苦澀歷史籠罩中美貿易談判》,談到在推動中國做出改變上,美國一直很難讓人覺得它不是恃強淩弱。

文章談到,特朗普政府很難把中美協定說成是對雙方有利的。特朗普指責中國幾十年來一直在竊取美國的東西,要求中國購買更多美國商品,停止補貼本國公司,公平對待外國企業。但是對於中國,特朗普甚至不願去取消全部已加征的關稅。

實際上,中美膠着的另一個問題也是如此。萊特希澤一直堅持中美協議要有一個執行機制,此前他對美國國會表示,如果中國不遵守協議,美國將做出「相稱但單方面的」回應。這顯然不是「雙贏」的做法。

站在特朗普身後的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是美國貿易政策的強硬派。(視覺中國)

說服特朗普的兩大推手

想要全面「勝利」的特朗普,現在選擇繼續延期貿易談判,有兩大力量的影響。

一方面,以萊特希澤為首的貿易鷹派有自身的政治議程,並且有效影響著特朗普。從上一輪談判中,萊特希澤和特朗普之間的「備忘錄」與「貿易協定」之爭,就可看到兩者的矛盾。萊特希澤對一份協議的簽訂,態度比特朗普謹慎的多。

3月初,特朗普曾向萊特希澤施壓,質問中美何時能達成協議。從現在看來,萊特希澤說服了特朗普中美協議還不夠「完美」。加之在特朗普左右,還有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和白宮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等對華鷹派,他們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

另一方面,每當特朗普對中美談判信心滿滿,表示即將達成共識之時,美國主流媒體總會立即對這份還未達成的協議進行質疑。

博爾頓是「激進鷹派」代表人物,他奉行單邊主義和強硬外交政策。(路透社)

從去年5月中美第一次達成「不打貿易戰」的共識開始,美國媒體就一直擔心著來自中國的「空頭支票」。輿論一而再、再而三地擔心,中國並不會對「結構性改革」做出任何讓步。

特別是在2月底,中美休戰期即將結束時,美國主流媒體開始質問,「貿易戰值得嗎?」「貿易戰贏家究竟是誰?」,甚至說特朗普「大力一場假的貿易戰」。注重公關形象的特朗普在如此風向之下必然感到了壓力,退出越南特金會,推遲貿易戰,都和這種影響有關。

當然,美國能夠繼續施壓中國的底氣,歸根結底來自於已經習慣了的經濟霸權。只是,面對已經受損的供應鏈和提心吊膽的美國農民,這樣追求「勝利」又真的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