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開發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小鼠體內抗體滴度全球首位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廣州的中山大學周四(26日)晚表示,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已經刊發該校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張輝教授課題組,所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研究成果。

團隊發表的論文插圖。(網上圖片)

研究顯示,納米顆粒疫苗於小鼠體內誘導的針對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滴度位居全球首位,在恒河猴動物體內誘導的中和抗體滴度則名列全球第三。研究報告指出,即使檢測手段和實驗靈敏度會因應各個實驗室而有所差異,但結果仍能反映出納米顆粒疫苗的高效價。

張輝的團隊對接種過納米顆粒疫苗「人源化鼠」模型上,進行野生型新冠病毒的呼吸道感染,結果發現未經免疫的小鼠肺部嚴重損傷,病毒迅速被複製,部分小鼠在染病3天後陸續死亡。但有接種疫苗的小鼠則肺部無損,且11個內臟器官中均檢測不到殘留病毒,健康良好,可見納米顆粒疫苗誘導的中和抗體,能明顯抵禦機體免遭病毒感染。

至於安全問題上,實驗結果顯示小鼠其他內臟並無因納米顆粒疫苗而引起損傷等副作用,且誘導的抗體均無引起抗體依賴的感染增強作用(ADE)。

張輝表示,納米顆粒疫苗與以往技術路線非常成熟的滅活疫苗、減毒疫苗和腺病毒疫苗不同,屬於多抗原重組蛋白疫苗,可在單個納米疫苗表面同時展示24個相同或不同的新冠病毒抗原。

(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