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信、英祿難兄難妹 一個流亡一個恐坐監 罪名豈止買貴米?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泰國前總理英祿瀆職案將於周五(25日)宣布審判結果,這案件由去年1月開始審理,但實際上自2015年起,英祿便因「大米收購計劃」相關的罪名,包括瀆職、貪污、甚至用錯殺蟲藥等,面對多項罪名的起訴。諷刺的是,這個英祿口中為民為國的「大米收購計劃」,其實是她哥哥、前總理他信提出的「絕世好橋」。究竟是兩兄妹真心認為計劃好,還是他信「跣」了妹妹,還是其他原因?這個計劃並不是買貴米如此簡單。

泰國前總理英祿提出的大米收購計劃,內容是以高價向農民收購大米。(視覺中國)

「大米收購計劃」最早由他信提出,到妹妹英祿競選時又再提出,她亦因為這個計劃登上總理寶座。計劃分三個部份,首先由政府向農夫以高於市價購入白米,政府屯積白米並推高環球價格,最後以高價賣出白米以彌補資助農夫的開支;計劃目的是保護泰國農夫免受中介人壓榨。

囤積白米企圖推高米價

當時泰國是全球最大白米出口國,佔市場三成。英祿認為這個佔比足以操控環球白米價格,因此她在2011年當選後,便迅即按承諾推行計劃。然而世事往往不如想像中完美,泰國政府囤積白米並沒有推高環球米價,反而是其他國家如印度、越南等,在2011年至2013年期間,趁泰國囤積白米時,取代了泰國的位置成為主要白米出口國家。那邊廂泰國在2011至2012年白米庫存較前一個年度大增68%,翌年再增34%,截至2013年底,當地白米庫存已增至1750萬噸,儲存空間用盡,便需要建設新倉庫,又增加了開支。

2013年6月英祿公布,在同年7月1日,向農夫的收購白米的價格將下調20%,不過後來又因為農夫上街示威而推翻價格調整的政策,政府只公布會在該年內透過競購的方式每月出售150萬噸白米或出售予其他國家政府。至此,英祿已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泰國前總理英祿的瀆職案將於周五宣判結果。(路透社)

財政部找數蝕5360億泰銖

或許英祿的錯誤之一,是算術不夠精明。2011年7月英祿出任泰國總理前,精白米(即已經碾磨過的白米)價格為每噸546美元,同年9月升至高位每噸615美元,2012年1月跌至每噸541美元的低位。泰國政府向農民收購未經碾磨的稻米,保證價格為每噸15000泰銖,碾磨過後重量約少三份之一,還要經碾磨、運輸及儲存的開支,即精白米的價格要升至每噸830美元,泰國政府才可收支平衡,與2011年的高位每噸615美元還有一大段距離。

2014年泰國軍方發動政變,英祿下台;軍政府一上場便表示會取消白米資助計劃。到2016年12月,仍有合共800萬噸白米;大米長期儲於倉庫,廠內的濕度會令白米質素下降,令白米價格下跌。原本是希望提高農村收入、攏絡農民選票的政策,結果財政部估計埋單虧損5360億泰銖。

低收入農夫無着數 過程恐涉貪污

不少學者及反對派一早就反對白米收購計劃,除了因為計劃令政府蒙受巨額虧損,研究公共政策的私營非牟利基金泰國國家發展研究所於2012年分析,最受惠於白米收購計劃的農夫,是中至高收入的農夫,約118.5萬個家庭,因為他們有能力種出可觀數量的白米,以出售予政府,相反低收入的農夫只可種出自己家庭所需的白米,沒有足夠米量可以參與白米收購計劃;在這種狀況下,全國只有8%的農夫真正能夠受惠。

此外,該研究所又認為,實行白米收購計劃過程中可能出現欺詐或貪污等情況,如有柬埔寨學者估計,有逾50萬噸的白米是從泰國鄰近國家偷運進口,泰國農夫利用這些米去取得政府的資助。雖然泰國官員否認有關說法,指偷運過程需要大量貨車,難以不被人發現;但根據緬甸媒體引述緬甸白米採購聯會秘書長Ye Min Aung指,2013年初,泰國大米交易員開始向緬甸買白米,指這種跨境運米的行動是與泰國政府白米計劃有關。

泰國前總理他信雖然流亡海外,但對國內仍有影響力。(路透社)

兄長他信與軍方對立 連累英祿

2015年英祿被控告疏忽,導致政府在白米計劃上虧損嚴重。然而,若由白米計劃推前一點來看,英祿的問題或許不止在白米計劃上估算錯誤。

英祿的哥哥他信2001年出任總理,2006年被軍方發動政變趕下台,當時支持他信的團體組成「紅衫軍」,進行多次反軍政府的示威,也種下他信支持者與反他信派別對立的緊張政治局面。他信多年來因貪污罪流亡海外,妹妹英祿則被反他信派別視為他信的喉舌。2013年12月,泰國爆發反英祿政府的示威,英祿宣佈將解散國會眾議院,並在60天之內、即翌年2月舉行大選。

值得留意的是,最初引發民眾示威的,是2013年11月1日下議院通過免除他信貪污罪及容許他返國的特赦法案,該法案已在11月11日遭上議院否決。在同一時間,憲法法院又裁決2007年憲法修訂案未經程序通過,修訂內容容許議員親屬也成為議員,加重泰國政治精英的裙帶關係。他信及英祿所屬的為泰黨反對法院的判決,強調修訂合法。種種事件激起反他信示威浪潮,民眾之後更要求英祿也要離職。

泰國近年政局動蕩,軍政府承諾將恢復民主體制。(視覺中國)

買貴米只是其中一個「錯誤」

及至2014年2月18日,泰國反貪污委員指控英祿對於白米收購計劃中的貪污等不法行為是知情的,控告她失職,但這也不足以讓她即時離職,只是啟動了彈劾程序。2014年5月軍方發動政變,就以英祿於2011年罷免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Thawil Pliensri屬濫權為由,將英祿趕下台。

由此可見,白米收購計劃只是英祿其中一個過失,真正把她拉下台的,是她的哥哥他信早在十年前已種下的果。有分析甚至指,很多針對英祿的指控根本未完全調查。泰國那黎宣大學(Naresuan University)東協研究院教授Paul Chambers接受《香港01》訪問時就說:「整體來說,整個針對英祿的法庭案件,只是泰國貴族與軍方聯盟,透過他們的代理人,即司法機構,對他信家族檢控的最新一章。」

事實上,倘英祿在軍政府執政期間被檢控,對於很多為泰黨的支持者來說,感覺上就是政治檢控,令英祿成為更得人同情的公眾人物。然而一個無罪的判決就會令軍方的核心支持者及不少軍方將令憤怒,因為這令軍方顯得弱勢。泰國媒體《The Nation》分析,軍方似乎已經明白,英祿的角色猶如「殉道者」,軍方希望她會離開國家,而非面對審判。

軍方認為英祿猶如「殉道者」,令法庭選擇「中間路線」,如判英祿有罪但延遲刑罰,這種做法只能保持一時和平,泰國自去年泰王去世後局勢其實不太安穩,軍方不能永遠推延大選,國內的經濟、基建、教育體系及其他重要問題未獲解決,而英祿的審判結果未能為軍方提供一個政變好理由,因此軍方可能只想英䘵離開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