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教育排擠文藝 業界斥如自殺 披頭四大衛寶兒風光恐成絕響  

撰文:高紫恩
出版:更新:
一名英國學正在參與生普通中等教育證書(GCSE)考試。(路透社)

由六十年代的披頭四,到七八十年的大衛寶兒,再到近年英國電視劇集及流行歌曲,一直都很能吸引全世界觀眾。時至現今,由BBC製作的《福爾摩斯》、ITV拍攝的《唐頓莊園》以至歌手Adele在英國國內外都大受歡迎,似乎全球都在欣賞英國文化。但英國本地藝術文化界警告,英國的創意產業有可能在這一代手中沒落,原因是政府的教育政策輕視文化藝術,損害培育下一代的文化藝術人才。

 

英國創意產業聯盟(Creative Industries Federation)將於本周二發表報告,警告英國目前的藝術文化領導地位已岌岌可危。英國傳媒稱,報告將提到,包括電影、戲劇、流行音樂和時裝設計等在內的文化創意產業,佔當前英國經濟5%,價值達769億鎊。

 

圖為英國搖滾音樂家大衛寶兒。(Getty Images)

不過《衛報》透露,報告將指出各個先進國家都已看到文化藝術的重要性,紛紛投放大量資源,銳意發展創意產業,拓展文化外交軟實力、提升文化創意地位,反觀英國當局卻驅使學校過度側重數理科目,長此下去,這將威脅到英國的領導地位。聯盟主席索瑞爾爵士(Sir John Sorrell)接受《衛報》訪問時指出,當英國財政大臣歐思邦(George Osborne)在讚揚英國創意産業的同時,其他國家同樣看到其重要,致力發展投資創意産業。他指:「中國欲打造『中國設計』的形象,而非停留在『中國製造』」。

 

《衛報》指出,除了中國大陸,台灣也開始調整學生課程,更力鼓勵創意思維,就是美國也日益看重文化藝術教育,例如三藩市當局就同意大幅提高對三藩市藝發局的撥款達五成。

 

早前,文化及創意經濟顧問BOP Consulting以及創意產業聯盟,亦發表了一份報告,指出其他國家愈來愈重視文化經濟,報告指中國、韓國及巴西都從英國學習,着力投資在創意經濟上。英國文化藝術界擔心,英國在文化出口上的傳統優勢在一個世代內將不復再。

英國歌手Adele在2015年出席電視節目。(Getty Images)

學校輕視文化藝術 科目不入指標


儘管藝術發展得到英國大臣認同,但英國國內的藝術家及文化界卻狠批政府教育政策。他們早前聯署去信《泰晤士報》,警告英國的創意產業會在這一代手中沒落。英國教育部建議,學生必須修讀「英格蘭文憑考試項目(English Baccalaureate)」內7個核心課程 。有關項目是一個量度學校水平的指標,只包括英文、數學、一項語言、兩個科學學科及歷史與地埋科目,不包括文化藝術科目如音樂、藝術,話劇及設計。英國藝術家及文化界人士在聯署信中警告,這樣的教育制度安排,對英國未來文化藝術人才的培訓相當不利。

藝術科目學生人數銳減

批評者指出,有關「英格蘭文憑考試項目」的教育改革安排,直接令學校側重數學及理科等科目,而輕視文化藝術。事實上,根據2012年的數據,普通中等教育證書(GCSE)課程中,修讀藝術科目的學生人數銳減,修讀話劇科目學生人數比例下跌最多,有6.3%;修讀設計及科技、藝術家及設計、音樂的學生人數,則分別下跌5.1% 、2.4%及3.6%。

 

文藝界形容政策為「自殺性」行為

時任電影及劇團總監艾爾(Richard Eyre)2012年時就批評,政府教育政策輕視藝術文化是「極度短視」;著名作家黑爾(David Hare )亦譴責政府,指「這是最危險及影響深遠的政府改革」。英國文化藝術人士指這是「自殺性」行為,憂慮不將藝術科目納入中學考試內,學校會將藝術科目邊緣化。

 

這是最危險及影響深遠的政府改革。
英國作家黑爾(David Hare )

文化發展需要靠教育推動,文化與教育有莫大關係,教育政策直接影響學校投放的時間及資源。有英國文化藝術界人士都指出,當局將藝術文化教育塞在20%的課程內是不足夠的,在英國當局重理輕文策略下,很多小童及年輕人不單止錯過了欣賞戲劇的機會,還會錯過了幼年時學習與發展話劇的機會。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