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知道不同不相為謀 蒂勒森屈辱離去 也是求仁得仁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蒂勒森被「Twitter開除」,許多人都為其惋惜,認為特朗普過於傲慢無禮,然而上任之前沒能很好地思索自己與特朗普政見的不同,是造成他如今這種「落魄」結果的一大根本原因。

早前,特朗普通過Twitter公布「開除」蒂勒森(Rex Tillerson)引發外界嘩然,許多人起初並不相信蒂勒森會以如此屈辱的方式結束國務卿生涯。直到蒂勒森以一副哽咽姿態會見記者,副國務卿戈德斯坦(Steve Goldstein)發出聲明,指國務卿未在開除前收到通知,事態才逐漸明朗。

當下,人們普遍認為,蒂勒森同特朗普對外交事務立場相左,使其不得不離開華府。然而,這卻難以解釋蒂勒森何遭此屈辱待遇。

蒂勒森周二(13日)突然被解除美國國務卿的職務,暴露了美國白宮和國務院之間長達數月的政策分歧。(路透社)

無可否認,在美國歷史上眾多國務卿發揮其影響力,推動總統支持其外交理念。最著名的莫過於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他連續服務於尼克遜和福特兩位總統,通過緩和中美關係,令其現實主義均勢理論被發揮到極致。

然而,基辛格的外交思維同尼克遜算不上衝突,更有契合之處。早在尼克遜上台前,便已提到:「不能讓十億人口永遠被孤立,生活在黑暗之中」,兩人在對華政策上立場可謂契合。

這樣的共識在蒂勒森身同特朗普身上絲毫未見:無論是伊朗核協議的撤與不撤,對朝政策鷹或鴿派,兩人態度都可謂南轅北轍。即使如此,蒂勒森仍能穩坐國務卿大位一年,令許多人只得用「一人唱紅臉,一人唱白臉」來解釋。

事實上,在美國政治制度設計中,總統由全體選民選出,亦需對所有行政事務負責。國務卿作為總統任命官員,即使名義上「統領外交事務」,卻也需要接受總統的指揮。

而蒂勒森似乎沒有這樣的先見之明。在他擔任美孚石油董事長時,特朗普不過是個不入流的商人;而在他巧用地緣政治,為公司開拓利益時,特朗普也不過是個藉電視節目了解國際事務的小丑。

去年12月,外界便傳出美國國國務卿蒂勒森因與總統特朗普不和,即將離任,但蒂勒森則表示自己正在學習享受工作。(路透社)

就任國務親後,蒂勒森不僅公開同特朗普唱反調,甚至罵特朗普白痴,便是將自己的傲慢帶入了政治。相比之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Gary Cohn)意識到無法同特朗普共事後,主動求去,便有智慧的多。

「良臣擇主而事」,上任之前沒能很好地思索自己與特朗普政見的不同,是造成他如今這種「落魄」結果的一大根本原因。而縱使特朗普的外交思想多麼不堪,也不過反應了「大多數美國人的意志」。而無論是國務卿的離去,或是美國外交戰略持續向鷹派靠攏,都是蒂勒森和美國選民,求仁得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