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侵犯新疆人權中國官員及實體 媒體質疑僅具象徵意義

撰文:聶振宇
出版:更新:

中美之間在貿易、外交、科技、文化、人員交往等方面不斷擴大對抗之際,美國政府7月9日突然宣布對四名中國官員及新疆公安廳進行制裁,引發輿論關注。

美國財政部和國務院7月9日以涉及重大人權侵犯為由,將四名中國政府官員以及中國新疆公安廳列入制裁名單。涉及人員包括新疆黨委書記陳全國、前新疆政法委書記朱海侖、新疆公安廳廳長王明山及前新疆公安廳黨委書記霍留軍。

2019年2月26日,應中國外交部邀請,巴基斯坦、委內瑞拉、古巴、埃及、柬埔寨、俄羅斯、塞內加爾、白羅斯等八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和主要外交官在新疆參觀訪問。(新華社)

按規定,制裁對象的在美國資產、直接或間接持有的實體都將被全數凍結,美國將禁止在美人士與制裁名單的個人及其擁有的實體進行商品或服務交易。

同一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7月9日也發表聲明,對繼續在新疆侵犯人權的中國官員施加制裁和簽證限制,對象包括陳全國、朱海侖、王明山,及其直系親屬將無法入境美國。

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10日稱,除了簽證限制外,「金融大棒」是美國製裁的一大有力手段。登上美國製裁名單的侵犯人權者,除被凍結在美國個人資產外,將不被允許從美國的經濟活動中獲取利益,或無法通過美國的金融機構轉移資金。

制裁並非是玩笑話

德國之聲7月10日提到,這是美國有史以來制裁過最高級別的中國官員。

一名資深美國官員表示,陳全國是有史以來美國製裁過最高級別的中國官員,這個制裁並非玩笑話。「將他們列入制裁會帶來名譽與象徵性的影響,也會對這些人在全球移動與從事商業活動造成實質影響」。

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一位制裁專家吿訴路透社,美國政府的決定可能代表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在忽視了中國人權議題數年後,將更加關注相關議題。

美國《紐約時報》7月10日指出,對這些中國官員制裁的依據是2016年通過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The Global Magnitsky Human Rights Accountability Act),該法案使美國有權對外國官員進行人權懲罰。但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似乎只是象徵性的,因為這些官員不太可能大量持有海外資產。

《紐約時報》認為,「此舉可能加劇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因為制裁對象包括陳全國,他是中共領導機構政治局25名常委中的一員,同時也是新疆黨委書記,鑑於他的地位,這很可能會激怒北京高層」。

目前,中國方面並未進行回應。此前中國已多次否認迫害維吾爾人,強調新疆事務是中國的內政,任何外部勢力無權干涉。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對中國內政的干涉,停止嚴重損害中美關係的錯誤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