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燈都關政治事? 奧地利同性牽手燈號惹激烈爭拗

撰文:楊紫微
出版:更新:

平時等過馬路,總會死盯着交通燈:怎麼還沒轉?是不是壞了?外國有不少地方就利用特別的交通燈公仔一解人心急如焚之情,奧地利也不例外。不過,最近就有政客對奧國某市的交通公仔表示不滿,到底怎樣的交通燈可以惹火政客?

林茲(Linz)的交通燈與別不同,燈號是同性手牽手的模樣。(Getty Images)
綠燈是男性同性伴侶,紅燈則是兩個女性手牽手的公仔。(Getty Images)

奧地利第三大城市林茲(Linz)正面對極右政客的反對,指當地不應使用「同性伴侶手牽手」的交通公仔。林茲的交通燈與別不同,綠燈是一個男性公仔拖着另一男性前行,中間有一個心心;而紅燈則是兩個女性公仔手牽手,分別有心心在身上;除了同性伴侶外,亦有異性的版本。

林茲(Linz)位於奧地利東北部,人口約20萬,是奧地利第三大城市,同時是上奧地利州的首府。

屬於極右奧地利自由黨(FPÖ)的海恩(Markus Hein)負責當地的交通事務,他表示「交通燈不應用以指導人應如何生活」,又認為同性戀權利已經很先進,同性的交通公仔「完全沒有用處」。去年12月時,此種交通燈遭棄用。

 

海因的反對,引起奧地利自由黨與其他黨派的激烈辯論,身為支持者的奧地利綠黨Severin Mayr,形容海恩的決定「可恥」,又說其他城市用同性的交通公仔以宣揚開放思想及多元和平共處的理念,而林茲市的議員卻顛倒黑白。

 

經過議會投票後,林茲市決定繼續使用同性的交通公仔,以作為寬容對待多元文化的象徵。海因在周五(5日)指會等待上訴結果。

易服的大鬍子歌手Conchita Wurst在歐洲歌唱大賽勝出後,成為全球知名小眾性文化偶像。(Getty Images)

去年起,同性牽手交通公仔開始陸續出現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首個使用的城市。身為2015年歐洲歌唱大賽的主辦國,當局希望藉以宣揚維也納的多元文化,並吸引司機及途人的注意,改善交通安全;後來因大受好評,而繼續沿用並延伸至其他城市。2014年的歌唱大賽冠軍是奧地利一名易服的大鬍子歌手Conchita Wurst,他的勝利被視為多元性文化的抬頭。

 

世界各地的交通公仔

 

交通燈公仔除了是讓路人安全過馬路的標示,各地政府亦發揮創意,令路人在等待過程中也能會心微笑。

(Innsbruck Marketing)

維也納綠燈滑雪小子

 

受到維也納的同性牽手公仔啟發,奧地利城市因斯布魯克(Innsbruck)因應2016年國際少年運動會(ICG)的舉辦,將普通交通公仔改為不同的運動公仔,包括滑雪、行山及滑板等。

 

德國紮辮女孩燈號

 

德國城市松特霍芬(Sonthofen)於2013年率先使用女性交通公仔,而另一城市多特蒙德(Dortmund)於2014年亦提出希望引入女性交通公仔,並與普通交通公仔(通常被視為男性)達至五五比,彰顯「性別平等」。

(網上圖片)

里斯本舞動紅燈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Lisbon)引入了一種會跳舞的互動式交通公仔,途人可在交通燈附近的一個攤位對着鏡頭跳舞,交通公仔便會跟隨舞步跳動。製作原意是娛樂等待過馬路的途人,減少衝紅燈的情況。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