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旅遊」哪裡黑暗?

撰文:李宗泰
出版:更新:

在云云這麼多有關旅遊的種類裡面,其中最受爭議的要數「黑暗旅遊」(Dark Tourism)。

波蘭奧斯維辛二號 - 比克瑙集中營,是「滅絕營」的部分。

「黑暗旅遊」泛指所有跟重返死亡、戰爭、傷痛經驗的遺跡,或相關地方的旅遊。如果要列舉這種旅遊的熱門景點的話,則包括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車諾比核電站封鎖區、廣島原爆紀念館等等。來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那「黑暗旅遊」跟普通遊覽歷史景點有何分別呢?

東浩紀,《福島第一核電廠觀光地化計畫》

在2013年,日本哲學家東浩紀在2013年先後出版了兩本有關「核電黑暗旅遊」的刊物《車諾比黑暗旅遊筆記》,以及《福島第一核電廠觀光地化計畫》。眾所週知,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震災誘發一連串海嘯,以及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福島因此已成為最新近,能夠反映人類被自己的科技所害,錯誤運用核能的最新見證。這種建議至今仍非常具爭議性,東浩紀在上年某個於韓國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上,就被在場學者將他的提議等同於支持從軍慰安婦。

 

「黑暗旅遊」與普通遊覽歷史景點有何分別呢?最明顯的部分是「黑暗旅遊」景點中所再現的歷史大多被認為與現今相關;換而言之,屬於近代史,還未有明確歷史定案,還在各種爭議當中的歷史景點佔多。東浩紀的計劃涉及的人類存續、核電使用安全,以及受災地社區再生的問題,到現在仍未有較好的善後方案。同時,亦因為想要發展旅遊業的是受災地,當區居民是否準備將相關經驗分享,是否需要顧及往生者的尊嚴等等情感問題均需要梳理。

 

除此之外,「黑暗旅遊」正正關注歷史作為可以重複展演,重複感受的經驗時,這種經驗如何重新剪輯歷史就變得攸關重要。譬如說,桑塔格(Susan Sontag)曾經在她的著作《旁觀他人的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就提過有關戰爭影像與我們的所謂「反思」、「同情」之間的關係。

Susan Sontag《旁觀他人之痛苦》

「那些源源充斥於現代生活中的戰災影像, 究竟是『記錄了』戰爭的原貌,還是『建構了』 災難的神話?究竟是激起了我們對暴力的厭惡痛絕,還是磨平了我的同情心?旁觀他人的苦痛究竟是為了謹記教訓,還是為了滿足我們的邪淫趣味?觀看這些凶劫的影像究竟是要令我們堅硬一點以面對內心的軟弱?還是令我們更麻木?或令我們接受生命中不可挽回的創傷?而面對這類由照片所帶來的遠方災痛的知識,我們又該做甚麼?」

 

「黑暗旅遊」所展出的展覽品,以及它們所讓遊人所學到的知識,可能正正是它最為政治化,亦最易抵觸道德感情的部分;透過展覽,可能我們不止希望召喚自我抽離的感傷,又或是比較淺薄,突然希望「世界和平」的反思;而是真切地知道當時複雜的歷史情況,想出我們可能做到的事。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邏輯。
立即下載《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