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蘭查斯:結構馬克思主義者 (10/03)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撰文|01哲學團隊

 

1979年今天,社會學家尼科斯・普蘭查斯(Nicos Poulantzas)手裡提著書本,在巴黎某間公寓十三樓墮下身亡,享年43歲。他手裡提著的書本,寫下了他心中對改善社會的思想與盼望。他的著作多研究國家的權力運作,包括當代社會的階級分析,以及法西斯主義與極權國家的理論。

普蘭查斯出生於希臘一個顯貴家庭,在雅典大學攻讀法律,後來在法國取得法哲學博士學位。在法國讀書時期,普氏十分認同沙特與西蒙・波娃的理念,也為二人主理的評論雜誌《摩登時代》(Les Temps modernes)供稿。但後期普氏遠離存在主義的學說,日漸受到阿圖塞(Louis Althusser)的「結構馬克思主義」(structural Marxism)影響,他亦因為其結構馬克思主義觀點而為世人熟悉。

 

阿圖塞:多元決定論——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 EP89

 

資本主義國家的相對自主性

普蘭查斯的重要著作包括《政治權力與社會階級》(Political Power and Social Classes,1968),在此書他首次提出了「國家的相對自主性」(relative autonomy of the state)概念。普蘭查斯認為,一個資本主義社會若要運作暢順,必須不顧個別資本家的利益,從而維護資產階級的普遍利益(general interest)。故此,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是相對地自主,亦即獨立於個別資本家的利益與訴求。這種觀點反駁了某些馬克思主義者的看法,指出國家不能被約化為經濟利益關係的直接反映。

 

普蘭查斯《政治權力與社會階級》

 

國家為何偏袒資產階級?——普蘭查斯與米勒班的論戰

普氏帶著上述觀點,曾經和另一位馬克思主義者雷夫.米勒班(Ralph Miliband)在《新左派評論》(New Left Review)就著國家如何運作進行一場激烈的論戰,後人稱為米勒班—普蘭查斯論戰(Miliband-Poulantzas debate)。米勒班認為,國家對某些階級的偏袒,是因為把持國家權力核心人物,本來就出身自這些階級,要不他們也有親切關係。普蘭查斯就反駁米氏,指出國家的階級偏好是源於國家的結構與運作機制。兩人的觀點就分別代表馬克思主義者的兩個陣營——「工具主義者」(instrumentalist)與「結構主義者」(structuralist)。他們的爭辯也再次誘發了馬克思主義者對國家理論的研究興趣,這種學問多被歸類為國家的理論(state theory)。

 

《新左派評論》

 

理解馬克思哲學的五個維度|葉雯德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邏輯。
立即下載《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