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新加坡學者:至今對中國經濟影響比外界預料小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最新一輪談判上周五(10日)結束,雙方未有宣布達成協議。繼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後,美方威脅啟動對剩下的325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徵稅25%的相關程序。
據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13日(周一)報道,有新加坡學者指出,貿易戰迄今對中國經濟影響確實比外界預料的小,但在美國全面徵稅威脅下,中國仍須做好最壞打算,不僅著眼於籌劃報復舉措,更須做好防備工作提高經濟韌性。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陳光炎。(資料圖片/新華網)

長期觀察中國經濟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陳光炎評估,美國對華關稅去年7月生效以來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確實並不特別顯著,一些出口商品固然受影響,但近月來工業產值和基礎建設投資的增長卻發揮了平衡作用。換言之,國內消費對經濟的貢獻日趨顯著,出口放緩對經濟帶來的衝擊則越來越小。

不過陳光炎估計,如果美國向5250億美元中國商品都徵收25%關稅,中國本地生產總值(GDP)可能下滑多達1.5%。

陳光炎認為,如果碰到上述「最壞情況」,中國政府主要對策估計是為股票市場提供資金支持以穩定市場,並允許人民幣有限度地貶值以增加出口競爭力,同時繼續採取刺激性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不過他也樂觀認為,對5250億美元中國商品都徵收25%關稅更多是特朗普為爭取連任選票的談判手段,上述「最壞情況」發生的可能性並不高。

他認為,中國目前的策略是一手為美國全面徵稅的最壞情況做好經濟防備,包括準備刺激性財政和貨幣政策,以提高中國經濟的韌性;另一手也盡可能避免與美國爭鋒相對,避免將局面搞僵。

中方未宣布反制措施展示務實姿態

陳光炎也認為,這或許正是為甚麼中國至今未宣布具體的反制措施。中國原則上必須表明會反擊,但時間上如果有所緩衝,將有助於雙方緩和局面並作出妥協。也有分析認為,中國至今未宣布反制措施,是對外傳遞出中國不急於報復,展示更淡定和務實應對問題的姿態。

(《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