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ula E】轉戰電動方程式 馬青驊期待十月香港首戰

撰文:黃樂文
出版:更新:

我們一直沒有屬於自己的賽車場,但亦曾經擁有引以為榮的國際賽,那是昔日在維園足球場舉行的「國際小型賽車格蘭披治大賽」。終於,今年10月這城市再次與賽車連結,在中環海濱規劃出一條全長約2公里、包含10個彎角的街道賽道,更成為第3季Formula E電動大獎賽的揭幕戰賽站。

中國車手馬青驊現正參加Formula E賽事,10月將來港出戰第3季揭幕戰。(李澤彤)

Formula E陣中不乏我們熟悉的名字,包括前F1世界冠軍畢奇和保魯斯的兒子Nelson Piquet Junior和Nicolas Prost,及已故巴西「車神」冼拿的侄兒Bruno Senna。芸芸車手當中還有一個熟悉的面孔,他是來自中國的馬青驊。

馬青驊曾是HRT及Caterham兩支F1車隊的試車手,亦參加過A1 GP、Formula 3和WTCC世界房車錦標賽等高級賽事。他於今年4月轉戰有「電動方程式」之稱的Formula E,加盟由前F1車手鈴木亞久里成立的車隊。經過幾場實戰後,馬青驊說無論比賽策略以至賽車調校,Formula E都與傳統引擎賽車大為不同。他很期待將於10月9日在香港上演揭幕戰,更預告了對應這條「本土」賽道的攻略。

馬青驊(右三)曾為F1車隊試車手,亦曾出戰WTCC世界房車錦標賽。(Citroen)

01:你曾經參加不同類型的賽事,包括F1、F3、A1 GP和WTCC等等,今年轉戰Formula E有甚麼不同?

馬:當然很大的不同,Formula E是全世界第一次純電動賽車,而且每站都是街道賽,都在主辦城市的市中心舉行,是很有挑戰性的賽事。它不如F1或WTCC等都在標準的場地賽道上進行,由於是街道賽,我甚至在每次比賽前連賽道是怎麼樣都不知道,而街道的狀況都不一定,對車手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01:既然這樣,你的比賽策略是什麼?

馬:跟其他的賽事不同。無論是WTCC也好、F3也好,我都不用管它的油耗和輪胎,這些對車手來說都不需要擔心太多。但在Formula E我們都用一樣的電池,所以要留意電池的使用狀況,因為如果每一圈都是100%的使用電池,那肯定不能完賽。怎樣使用電池又能保證有比較好的圈速,當中是很難的平衡,所以車隊和車手要緊密配合,然後去合理地應用能量。

今年馬青驊加盟亞久里車隊,參加Formula E賽事,惜首仗在巴黎因意外退出。(Formula E)

期待在「本土」出賽

01:聽說你很期待到香港比賽,為什麼?

馬:也算是「本土」吧,畢竟是中國,在這裏比賽跟歐洲和外地的感覺完全不同,當然這裏也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例如自少一同參加卡丁車賽的車手朋友,而且這些街道都是自己曾經去過的地方,可以在這裏比賽,是一個很不同的心情。

01:香港站是全新的街道賽,沒有數據參考,你會怎樣作準備?

馬:可以通過之前比賽的經驗和數據去看這條賽道,Formula E的最大的難度,是不管這條賽道之前有沒有主辦過比賽,它可能每次都有些變化,例如路肩和牆的位置,以至路面等都可能會有些不同。然後,所有的練習賽及最後的決賽都是在一天內完成,賽道變化由一大清早到下午不斷發生,車手要在比賽中適應這變化過程。(這次來港有沒有作實地調查?)我們會去馬路上看一下,但只是大概的概念。最重要是等到賽道完全弄好,我們再去看賽道的寬度、彎的角度和路肩的高低情況,要等賽道完成才有意義。(大會何時會完成賽道?)一般都在比賽的周末才封路。(那麼其實準備時間不太多?)對,以Formula E賽事來說,每一條賽道都是這樣的。

10月8及9日於香港舉行的「電能大獎賽」,在中區規劃出一條約2公里、包含10個彎角的賽道。(Formula E HK)

T01是最大看點

01:香港賽道有哪些彎角需要特別注意?哪裏是最佳的超車位置?

比較有挑戰性的是一號彎(T01),就是發車之後的第一個髮夾彎,所有車手都會在這裏搶內線,我想比賽當中這個彎是一個很大的看點。T01之後就是555米長的直路,在Formula E裏這是一條比較長的直路,直路尾是一個90度彎(T02),是一個非常好的超車點。然後T03、T04過了以後,T05和T06都是很好的超車點。那條555米的直路,在彎道煞車前車速應可達190至200km/h。因為香港站是第3季的賽站,賽車到時也有一些性能提升,車速會比今個賽季更快一點。

01:Formula E賽車的變速箱設計是怎樣的?與其他賽車的攻彎技巧有什麼不同?

馬:從第2賽季開始,變速箱可以自由開發,大家可在技術限制規範中自主研發,有些車隊用2速波箱,有些用5速,有些則沒有波段。目前我的賽車用5速,但下一季應該會作一些改變,現在還沒有決定最終版本是怎樣。(5速Sequential在其他賽車是比較普遍?)對,我們車隊用的波箱是上季的舊款,今季還在準備階段,所以沒有用太多新的東西,下個賽季可能會有些改變。(這改變會影響你去攻彎?)應該會提高這賽車的性能,我們下一季也會研發再下一季的賽車,全由車隊自行設計。

01:相比傳統引擎賽車,電能賽車的扭力表現有何不同?如何在比賽中善用這特點?

馬:雖然從馬力值上看好像並不是很大,但是電馬達不能以馬力來衡量它的動能輸出,因為它的動能輸出與傳統的內燃機引擎是完全不同的,它會給你更直接的加速感。如何善用就看你的設定。電馬達有不同模式可用,可根據需要調整動力輸出,例如一些低速彎,根本不用那麼多扭力,扭力太大的話它就會打滑。對車手的控制來說,也要適應電馬達的輸出特性,動力系統、懸掛、車架調校上的配合很重要。

Formula E選擇在主辦城市的市中心舉行,除香港外北京亦是其中一個賽站。(Formula E)

能量管理是關鍵

01:如何在比賽中平衡電能儲備?Formula E是否比其他賽車更需要計算?

馬:現在每位車手有兩台賽車,比賽中有一個換車環節。但如每圈都以排位賽的能量消耗去跑,那就肯定完成不了比賽,所以能量的管理、合理的運用是整個比賽的致勝關鍵。這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是車手操控,另一方面是車隊工程師對能量使用的綜合計算,需要溝通和配合。(從車手的角度你認為應怎樣控制?)其實在跑彎的時候,每一個彎都要盡可能回收電能,因為賽車在煞車時會有能量回收,但也不能過多的去為了回收動能而損失單圈時間,這是一個比較矛盾的平衡點,要看車手如何調整。這亦是Formula E跟其他賽車最不同的地方,涉及更多的考慮。

01:對於沒有聲音和汽油味的賽車,你習慣嗎?你認為電動車的未來會如何?

馬:其實是有聲音的,只是跟內燃機不同,在現場看的話,會聽到電馬達、變速箱的聲音,當然與傳統賽車有些不同,但我覺得並不是問題。(加速感與引擎賽車有什麼分別?)它的整個扭力輸出空間很大,以內燃機引擎來說,都要達到一定的轉速,只有在那個轉速區內才會有最大的動力,但Formula E的話,它的(扭力)轉速區間會比較大。

電動車應該會成為將來的主流吧,隨着汽車工業的發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電動車會是我們的主要代步工具,當達到一定的質量時,例如有充足的充電站,電動車一定會是我們的主要交通工具。

01:大家都在留意你的動向,來季除了Formula E還會參加其他賽事嗎?

馬:目前還未有其他方面的考慮,因為Formula E的賽事也比較緊,而且我剛來到這賽事,希望在這賽事更集中的跑,下季應該會參加整個賽季的賽事。(WTCC和F1還是你的目標嗎?)看合適的機會吧,如果機會合適而又不跟Formula E有衝突都會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