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半年經濟數據 現三大亮點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戰開打之際,中國交出今年上半年經濟成績表。期內,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6.8%,低於去年同期的6.9%。在貿易戰陰霾下,外間對此數值大多形容為「符預期」、「乏驚喜」,亦即是「悶」,甚至改為唱淡下半年表現。
的確,由去槓桿到出口到深化經濟轉型,中國正面對一連串的挑戰,但除了留心一個GDP指標之外,其實也有三大亮點預示中國經濟狀況良好,「抖一抖氣」即能蓄勢待發。

中國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外界解讀各異。(路透社)

國家統計局上周一公布,中國第二季GDP按年增長6.7%,按季增長1.8%,符合市場預期,是連續第12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之間,上半年GDP增長6.8%,略低於去年同期。國家統計局對上半年中國經濟成績單的評價是「穩中向好」。

惟另一邊廂,香港有不少分析卻看得悲觀,指出中國基礎建設投資減弱、消費支出減緩、企業債規模擴大、股匯震盪,加上中美貿易戰升級,勢令中國經濟形勢變得更艱難。究竟誰對誰錯,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應樂觀或悲觀呢?

首先,中國上半年GDP增速雖較去年同期略低,但背後一大原因是內地正積極推進去槓桿。防範金融風險和透過結構性去槓桿促使經濟轉型升級、汰弱留強,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方向。不諱言,去槓桿會造成信用緊張,令經濟發展放慢,但這場「持久戰」是內地經濟轉型升級的「必要之惡」,料下半年中國經濟或會因而持續受壓。

去槓桿將令中國經濟持續受壓。(路透社)

消費貢獻持續上升 去產能見成效

可幸的是,在去槓桿的「逆風」中,最近的經濟數據也有不少亮點,其中之一便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上升,今年上半年該比率升至78.5%,比去年同期升了14.2個百分點,穩穩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火車頭。

隨着近年中國內需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增長引擎持續向消費端轉移,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9.4%,其中消費升級勢頭明顯,網絡消費、服務性消費比重不斷擴大。與此同時,在人均收入上升、社會保障體系增強等因素帶動下,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按年名義增長8.8%至9,609元,較上一季度加快1.2個百分點。

內需帶動經濟的新常態亦正為市場所接受,這點在港股市場其實找到不少端倪,就在中美貿易戰爆發之際,多個板塊遭到洗倉,但內需消費股卻相對堅挺,飲品股維他奶(0345)、物業管理股碧桂園服務(6098)等創新高,而中期業績表現理想的衞生紙商維達國際(3331),上周五亦抽升3.9%。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認為,消費對增長的貢獻持續增強,消費升級加快,皆增強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穩定性。

去產能任務基本完成,工業生產回升。(路透社)

除了內需,中國去產能取得一定成效,也為市場打了一口強心針。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實際增長6.7%,處於近年高位;上半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7%,較第一季提高0.2個百分點,顯示隨去產能任務基本完成,工業生產有不錯的恢復。

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新興產業增速亦明顯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上半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按年增長8.7%,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個百分點。技術含量較高和轉型升級相關的產業及產品亦增長迅速,新能源汽車產量按年增長88.1%,工業機器人增長23.9%,集成電路增長15%。

外界擔心中美貿易戰將對中國經濟帶來嚴重衝擊。(路透社)

貿易結構優化 進出口持續增加

由內部轉到外部,外界最擔心的是中美貿易戰下,中國出口所受到的打擊。隨着中美貿易戰開打,雙方關稅戰不斷升級,外界普遍預期會嚴重影響兩國的進出口,對世界工廠、出口強國的中國經濟帶來不少衝擊。即便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周在立法會發言時亦直言,貿易戰必然會對香港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內地經港轉口美國的貨物貿易,以及港企安排貨物由內地出口美國的離岸貿易活動。

中美貿易戰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或會慢慢浮現,但對中國經濟的打擊未必如部分人想像般大。據統計,去年中國對美國的貨品出口拉動中國GDP增長僅為0.64個百分點左右,目前美國計劃對2,500億美元的中國貨品加徵關稅,佔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約50%,按此推算,即使潛在加徵關稅的2,500億美元中國貨品全不出口,也只會拉低GDP增速0.3至0.4個百分點。更何況,被徵關稅的中國貨替代率較低,需求彈性小,徵稅的影響更多會反映在邊際價格上,而非完全令中國貨品於美國市場沒有競爭力,相信最後對中國出口額的影響應遠低於被加徵關稅的數量,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仍然可控。

此外,最新中國經濟數字顯示貿易進出口維持快速增長的同時,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和多元化,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為3.87萬億元,按年增長10.4%;對東盟進出口增長為11%;對中東歐16國進出口增長為14.7%,都遠高於中國對美國(5.3%)和歐盟(5.2%)的進出口增長,顯示中國的外貿脈絡正不斷延伸至愈來愈多的經濟體,有助抵禦跟美國貿易糾紛帶來的進出口壓力。

貿易結構優化,有助中國抵禦跟美國貿易糾紛帶來的進出口壓力。(路透社)

今年是中國經濟的關鍵之年,中國經濟L型企穩後,對內經濟轉型升級、結構性去槓桿、金融開放等改革持續深化,對外則要應對國際貿易市場衝突升級,全球主要央行推動貨幣政策正常化引致的全球流動性緊縮和信貸風險等。挑戰雖多,但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字反映,中國經濟質地仍然良好,消費升級持續、去產能見成效、貿易結構繼續優化,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大家可更樂觀一點。

上文節錄自第121期《香港01》周報(2018年7月23日)《解讀上半年數據 中國經濟「悶」中見穩》。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