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狸母逃生 遺下4隻幼B 牠們怎樣度過沒有狸媽的日子?

撰文:吳韻菁
出版:更新:

在香港,常有雀鳥、蜜蜂在民居窗外築巢。但原來在台灣,會走進民居的動物卻不止這些。
今年3月底,台灣新北動物保護防疫處(新北動保處)接到市民報案,指家中有4隻剛開眼的果子狸BB。
原來是一隻果子狸媽媽誤闖民居,戶主在驚慌下把牠驅趕。可憐的果子狸媽媽來不及把4隻BB帶走,那4隻BB怎算好?

睡覺以外的時間,4隻BB最喜歡爬籠及與同窩的兄弟姊妹打鬧玩耍。(新北動保處)

家中角落發現狸B

台灣人習慣叫果子狸做「白鼻心」,今年3月底,新北動保處接獲通報,有市民指家中有一隻白鼻心,趕走牠後才發現家中角落留下了4隻剛剛開眼、嗷嗷待哺的BB,動保處人員當晚就把4隻BB帶走安置。而在動保處專員悉心照護下,4隻BB已日漸成長。

愈來愈大食

4隻BB中有3隻是雄性,1隻是雌性,每隻平均重200至250克,初被接收時,每有人接近就會哇哇大哭,原來是吵着要奶喝,動保處專員悉心照護牠們,以幼貓犬用奶粉,每2至3小時餵食一次。隨着四隻BB日漸長大,食量也愈來愈大。牠們在2個月大時長出牙齒,還開始探索環境,除睡覺以外的時間,最喜歡爬籠及與同窩的兄弟姊妹打鬧玩耍。

因為開始長牙仔,四隻BB會咬籠舍鐵桿。動保處專員指,現時仍以人手餵飼牠們吃泡過奶的貓飼料,直到牠們可自行吃貓飼料及蘋果等硬質食物。

動保處獸醫為4隻BB注射犬病疫苗,然後將牠們帶至「石碇小格頭苗圃中途之家」進行野放前訓練。(新北動保處)

將野放山林

至6月底,動保處獸醫為4隻BB注射犬病疫苗,一周後將牠們帶至「石碇小格頭苗圃中途之家」進行野放前訓練,在半自然的環境下,讓4隻BB漸漸與人類疏遠,不再親近人類,以儘早適應野外環境,希望能順利野放。

照顧牠們的動保處專指,4隻BB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樣,很高興能看到牠們茁壯成長,現在更祝福牠們之後能順利野放,回到山林。

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Facebook

台動保處籲民眾冷靜處理

台灣當地農業局指民眾若發現初生野生動物,可先觀察牠們的媽媽會否回來照顧,若超過3小時至半天,仍未見幼兒動物媽媽回來,則可聯繫動保處或相關單位,但在此之前,切勿自行移動初生動物,以免牠們的媽媽因驚嚇而逃跑。

香港的動物組織亦有類似的呼籲,例如香港觀鳥會提出,市民若發現初生野鳥,如幼鳥已長出羽毛,具有成鳥的雛型,可在遠離幼鳥最少10米處,觀察約10分鐘。親鳥通常也會站在幼鳥附近,當你站遠了,親鳥便有機會盡快引領幼鳥離開;香港野豬關注組亦建議,遇上野豬不必報警或打擾,尤其是幼豬,只需保持冷靜,讓路給牠們經過便可。大前題是人和動物互相尊重,達至共生共存。

【救救小小鳥】見到幼鳥墮地點算好? 觀鳥會教你3步驟

果子狸小檔案
果子狸又名白鼻心,屬台灣第三級保育類動物,為當地特有亞種,屬夜行性動物。白鼻心是雜食性偏食果性動物,以水果、漿果、昆蟲、無脊椎動物、鳥類及囓齒類等為食,主要棲息在中低海拔常綠闊葉林或森林邊緣,白天大多穴居於中空的倒木或岩洞。白鼻心的特徵為黑色的頭部從上額至鼻端,有條明顯的白色帶紋,眼下及耳下具白斑、鼻子是淡粉紅色,全身大致為灰褐色。
(資料來源:新北動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