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國的 9+1 :期待落日飛車更前衛迷幻,不只侷限在甜蜜復古風

撰文:陳力琛
出版:更新:

告訴我十張影響你畢生的唱片──不,九張便行,加上一張你有份參與的,唱彈或編製,專輯或單曲也好,對你的影響不輸任何經典專輯吧?

扭耳仔欄目9+1,每周找來音樂人物,抄錄他們的聆聽喜好,看其所愛,聽其所聽。

國國:落日飛車主唱兼結他手、 Forests 森林貝斯手,愛以其搞笑又認真的浪漫情懷審視音樂。去年連同落日飛車完成了盛大的巡演,本月底開始亦會與 Forests 森林一起進行新碟的亞洲巡迴。

1. Antonio Carlos Jobim《Stone Flower》(1970)

雖然這次專輯的順序跟心中排名沒有具體的關聯,石花仍是影響我最大的專輯,離第二名的距離相當遙遠。我第一次聽見它是在2014年的某個夏日,當晚失眠,在網上衝浪時偶然發現的,那時對這張專輯沒有深刻的印象。一直到2015年,飛車重啟的那個春末夏初,在外力導致心靈變異的情況下,透過這張專輯重新體驗了關於人類理性與野性交織之美,讓我對生命旅程有了全新的視野。

 

 

2. Gil Scott Heron《Bridges》(1977)

算是嘻哈音樂的始祖之一,政治意識相當強烈的靈魂音樂人。我認為意識型態跟音樂表現絕對要達到某種幽微的和諧之美,其理念才能真的傳遞出去。這張專輯在合成樂器的表現上是我屬一屬二喜歡的。

 

 

3. Miles Davis《Kind of Blue》(1959)

在咆勃爵士當道的世代中,最溫柔極簡的反叛,卻使得爵士音樂成為咖啡店背景音樂之濫觴。本張專輯在創作概念上與異想不到的後果上,都成為我個人在思考音樂之於個人與群體關係的參考指標。

 

 

4. 張雨生《口是心非》(1997)

華語創作專輯中,我認為野心十足也勇敢萬分的一張作品。在張雨生過世之後,本張專輯仍然完全超脫於理應被造神的喧嘩之中,我想當時的主流聽眾真的不是很清楚這張專輯到底想幹嘛。現在的我聽來,在概念或前衛專輯這一部分,口是心非已經是華人專輯中頂尖的作品之一了。

 

 

5. Red Hot Chili Peppers《By the Way》(2002)

國中三年級畢業旅行在遊覽車上時,聽完周杰倫的范特西,同學跟我說他哥說這張專輯比范特西還屌,我想說怎麼可能,結果真的屌翻,衝擊了我年幼的心靈,這怎麼可能是搖滾樂呢?

 

 

6. J Dilla《Donuts》(2006)

傑迪拉生前最後一張專輯,非常的鬆,非常的軟,這是他送給這個世界的告別禮物,嘻哈音樂在幫派的硬式節奏裡,卻綿延出了有如德布西的印象派的節奏音樂,節奏與採樣交融出的是色彩與情緒,而不是露骨的敘事。這張啟示了我,音樂在沒有歌詞的表現中就能完全展現出詩的質地。

 

 

7. Bobby Caldwell《What You Won’t Do for Love》(1978)

七零年代以成人情愛生活為主題的音樂專輯,歌曲中色彩繽紛的和弦與輕鬆的節拍相輔相成,有高級法式餐廳的晚宴與餐後香檳的微醺之感,帶有濃烈腐敗地資本主義之氣息,對我來說絕妙的體現了當代流行文化的樣貌。

 

 

8. Prince《Purple Rain》(1984)

影響對我十分巨大的黑人歌手,我認為對美國當時的流行文化有非常深遠的影響,例如disco音樂本來是比較LGBT次文化的場景,Prince將自身定位成雌雄同體,然後把disco更加主流化,就某種程度來說是非常概念式的音樂藝人,但在音樂表現上卻又超級天才。紫雨整張皆為現場錄音,渾然天成,完全體現了Prince天之驕子的氣息。

 

 

9. Francis Bebey《La Condition masculine》(1990)

七零年代的法式新浪潮,非洲移民,這張專輯融合了Bebey家鄉的節奏,有大量合成器與傳統樂器交織,配上Bebey偶有的口白與哼唱,頗有烏干達的海邊那種愜意與科技復古感。我個人相當喜歡這種複合式與多層次的音樂意涵。

 

 

10. Sunset Rollercoaster《Cassa Nova》(2018)

飛車今年發行的第二張錄音室作品,在主題上是關於人的自覺與成長,而愛情是這成熟發酵之中的催化劑。歌詞仍然維持全英文創作,希望即使在西方的語彙底下仍能有來自東方的語感視角。音樂創作及編曲上是一趟富有歷史感的旅程,從老式的合成器到當代的數位調變技術都融和在豐富的和聲與節奏之中,自己是期待把飛車帶往更前衛迷幻的方向,而不是只是侷限在甜蜜的復古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