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題】人工智能編曲是好幫手還是作弊?

撰文:宋燁文
出版:更新:

大家對 AI 的關注大部分也是對我們的職位會否成為威脅多於一切,如果說 AI 亦能作曲的話,那是不是連人類的創意也要取締呢?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 Boston Dynamics 這一間人工智能/高階機械人製作室?就是製作出有如狗狗一般的四腳機械人那一間呢,那機械人行動敏捷又懂得自己開門進出!最近他們更成功令這款機械人可以跟隨節拍跳舞,和時下有一定受歡迎程度的 shuffle dance 有得揮!

談起機械人,一定離不開 AI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若機械人能跳舞,即其 program 對節奏、拍子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 那它們是不是可以成為人一樣,「發揮創意」去製作歌曲呢?

答案是有的。

可能大家有聽過她的名字: Taryn Southern 。她其實是一位美國的 pop 歌手,但她特別之處是作品、歌曲都是利用 AI 平台 Amper 為她編曲和監製。Taryn 的處女專輯《 I AM AI 》也在 2018 年發布了。

Amper 是人工智能音樂作曲家、製片人和表演者。這個 AI 是由一群專業音樂家和技術專家開發,它是製作出整張音樂專輯的第一個 AI,製作過程是, Taryn 唱出不同歌曲的旋律, Amper 會為這些歌編曲、混音;而〈 Break Free 〉的 mv 都是交由 Amper 去編排鏡頭及以內置的 Deep Dream Generator 加上 visual effect,歌曲與專輯就這樣完成了。

以 AI 來幫助製作音樂不算是新鮮事,早在上世紀 90 年 David Bowie 有參與研發程式 — Verbasizer —— 它是一個將收集回來的文字重新隨機排列,創製出一些新的次序/組合可以成為歌詞。2016 年時 Sony 更製造了軟件程式 Flow Machines,這個 AI 用 The Beatles 的歌曲風格自行編出了一個新旋律再與真人作曲家 Benoît Carré 合製了三分鐘的歌曲〈 Daddy’s Car 〉。

其實現時很多的音樂製作程式都有 AI 的元素,就如在主流音樂界見慣見熟的 Logic,它能將鼓聲 pattern 自動調校到大眾最容易接受的旋律...

當然,AI 幫助甚至能獨立「創製」出一首歌,但大家作為資深的樂迷,若聽聽 Amper 作的 first draft,就知道也不是甚麼驚天地泣鬼神的樂章,完成品也必加入了真人的微調。

不過,時間和科研絕對會令這些 AI 的先進程度提升去另一層次。若將來去看 live show 時,聽的都是由 AI 完全控制編曲的歌曲,那我們人類聽的所謂「音樂」,究竟是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