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牆40年】Pink Floyd登峰造極 搖滾歌劇概念專輯《The Wall》

撰文:袁智聰
出版:更新:

Pink Floyd 的1979年專輯《 The Wall 》是一個極具野心之劃時代音樂計劃,公認為搖滾音樂史上最享負盛名、無人不曉的雙唱片概念專輯兼搖滾歌劇,繼而由英國導演 Alan Parker 拍攝成電影《迷牆 Pink Floyd - The Wall》。而作為 Pink Floyd 最後一張以其經典四人樂隊陣容所灌錄出來的專輯,《 The Wall 》背後的爭議性,是那時已是壓根兒全然由 Roger Waters 作主導,這一方面記載了他的登峰造極創作狀態,另一方面則反映到他壓倒性地在樂隊裡樹立起的個人主義與獨裁作風。

在普羅樂迷心目中,英國殿堂級前衛搖滾( progressive rock )天團 Pink Floyd 有兩張無人不曉的宇宙級鉅著專輯,一張是1973年的《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另一張則是1979年《 The Wall 》,彼此都是昔日搖滾信徒家中唱片櫃裡所不可或缺的唱片專輯。而在1979年11月30日發行的《 The Wall 》,如今已告面世40週年。

《 The Wall 》時期的 Pink Floyd : Roger Waters 、 Richard Wright 、 David Gilmour 和 Nick Mason (互聯網圖片)

作為樂隊的第九張錄音室專輯,長達超過80分鐘的《 The Wall 》是 Pink Floyd極具野心之劃時代音樂計劃。所締造的重大里程碑與典故,是公認為搖滾音樂史上最享負盛名的雙唱片概念專輯兼搖滾歌劇,也是 Pink Floyd 自《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之來的第二大暢銷專輯——專輯在1980年初登上美國 Billboard 排行榜冠軍穩佔榜首長達15個星期,主打歌《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2) 》是 Pink Floyd 唯一能夠同時在英、美兩地排行榜稱冠的單曲(更在英國榜榜首橫跨1979、80年)。跟英國插畫師/動畫師 Gerald Scarfe 合作下,他不但擔任唱片封套的平面設計及插畫,也是1980/81年《 The Wall Tour 》的舞台美術總監,繼而再引伸成在英國導演 Alan Parker 執導下帶來糅合 Bob Geldof 領銜主演真人電影與 Gerald Scarfe 動畫影片的1982年電影《迷牆 Pink Floyd – The Wall》,達至跨媒體項目的層面。

《 The Wall 》的唱片封套交由英國插畫師/動畫師Gerald Scarfe 負責平面設計及插畫,是 Pink Floyd 自1967年首張專輯《 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 》以來唯一並非出自 Hipgnosis / Storm Thorgerson手筆設計的錄音室專輯。

而《 The Wall 》也是最具爭議性的 Pink Floyd 專輯。這是 Pink Floyd 最後一張以 Roger Waters 、 David Gilmour 、 Richard Wright 與 Nick Mason 之經典四人樂隊陣容所灌錄出來的專輯,然而那時已是壓根兒全然由 Roger Waters 作主導,這一方面記載了他的登峰造極創作狀態,另一方面則反映到他壓倒性地在樂隊裡樹立起的個人主義與獨裁作風,圍繞著他為自我中心。

Roger Waters 獨攬創作大權下,26首歌曲中只有三首是主唱兼結他手 David Gilmour 跟他合寫;即使專輯裡由 Waters 主唱的曲目乃多於 Gilmour 的,但又帶來了多首 Waters 與 Gilmour 合唱的經典作;而鍵琴手 Richard Wright 由於在灌錄期間疏於參與,而在專輯完成後黯然遭「被離隊」,導致這個 Pink Floyd 的經典四人陣容分裂;專輯裡除了有由 Michael Kamen 擔任指揮與編曲的 New York Symphony Orchestra 管弦伴奏之外,還有多位在從前沒有開名 credit 的 session 樂手參與;而 Waters 跟監製 Bob Ezrin 的合作關係,密切程度並不下於他跟 Gilmour 。

David Gilmour 與 Roger Waters 在《 The Wall Tour 》的合唱場面。(互聯網圖片)

Pink Floyd 為1977年專輯《 Animals 》舉行過《 In the Flesh 》巡演之後,當 David Gilmour 和 Richard Wright 分別在灌錄他們在1978年出版的首張個人專輯《 David Gilmour 》和《 Wet Dream 》,而 Nick Mason 則為前 Canterbury scene 前衛搖滾樂團Gong 成員 Steve Hillage 的個人專輯《 Green 》擔任監製時,Roger Waters 則在閉門造車創作新歌。直到1978年夏天,他把兩批不同概念的歌曲 demo 向隊友展示,其中那個暫名為《 Bricks in the Wall 》的90分鐘 demo 便被大家選定出來,即《 The Wall 》的雛形。當 Bob Ezrin 接手監製的重任時,他為 Waters 整理了達40頁的劇本交給其他樂隊成員。

作為一齣搖滾歌劇,《 The Wall 》道出是 Pink 這位搖滾巨星的故事,面對被遺棄與沮喪孤立感的他,在人生中一再築起一道道心理上的圍牆,以跟外界隔絕,其故事正探討了戰爭、家庭、教育、成長、制度、婚姻、抑壓、創傷、法西斯、抗衡等題材。當中有源自 Roger Waters 的自身經歷,如其父 Eric Fletcher Waters 正是在他一歲時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陣亡,也有取材自前 Pink Floyd 主腦 Syd Barrett 的自我沉溺狀況。對比起從前 Pink Floyd 歌曲的曲高和寡、深澀難明抽象題材,《 The Wall 》裡的作品無疑來得較「貼地」而能夠取得更多樂迷的共鳴。

作為一套概念專輯,《 The Wall 》的精采之處是歌曲鋪排的劇力萬鈞與起承轉合,歌曲之間穿插的種種戲劇性片段與立體聲效設計,令整張專輯差不多達而一氣呵成連貫而來;而開場曲《 In the Flesh? 》與結尾曲《 Outside the Wall 》亦互相首尾呼應,猶如一個循環;這套雙唱片亦把專輯劃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結尾曲《 Goodbye Cruel World 》是 Pink 已絕望地完全築起圍牆把自己包圍隔絕,第二部分臨近尾聲的壓軸之作《 The Trial 》最後把高牆推翻拆毁。《 The Wall 》的歌曲也走出了以往 Pink Floyd 的長篇 prog rock 編制,而是用上許多短歌串連而成。

專輯裡最家喻戶曉的神曲,是寄調同一旋律的《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三部曲。Part 1 在疏離感下帶出主角隨著父親的逝世而首次為自己築起一道圍牆;標誌性主打歌的Part 2 是對教育制度作出批判的抗議歌,承接著《 The Happiest Days of Our Lives 》在學校受到教師的侮辱與折磨後,那把對學生進行思想操控的老師諷刺為只不過是教育高牆上的一塊塊的磚頭,歌曲源自 disco beat 的節拍、 David Gilmour 冷漠的主唱與鏗鏘結他掃弦及獨奏、 Islington Green School青少年合唱團充滿反抗力量的唱詠,皆令此曲來得風格獨樹一幟;Part 3 是經歷創傷後擺脫一切枷鎖的內心吶喊,甘願讓一塊塊磚頭為他築起圍牆。

《 The Wall 》的另一著名神曲/單曲,是把 Pink Floyd 的迷幻 prog rock 推至成熟層次的《 Comfortably Numb 》,勾勒出一種麻醉的氛圍,又迷又 chill ,更是樂迷心目中 Roger Waters 與 David Gilmour 最無懈可擊的合唱歌曲,而 Gilmour 的兩段不同的結他獨奏亦經典得沒話說。

毋庸置疑,《 The Wall 》裡正記載了很多 Waters 與 Gilmour的精采合唱歌,好比二人對話的作用。從民謠推至搖滾的《 Mother 》, Waters 唱出是對孩子對政權的滿肚子疑惑,而 Gilmour 則以溫婉的嗓音演繹出安撫與保護孩子的母親;在第一部分結尾的《 Goodbye Cruel World 》築起圍牆之後,為第二部分揭開序幕的《 Hey You 》,在這首凝聚出懾人心魄的感染力的溫婉 prog rock 歌曲裡, Gilmour 先唱出困在圍牆裡的種種疑問,而 Waters 則是唱出回答與質疑;馳騁而來的單曲《 Run Like Hell 》奏出搖滾音樂會熾熱現場氣氛,帶來 Waters 的主唱與 Gilmour 的” Run, run, run “唱和。

《 The Wall 》也是 Pink Floyd 來得風格最多元的專輯:《 In the Flesh? 》的大剌剌 hard rock ,描寫1940/41年二戰中納粹德國對英國首都實施「倫敦大轟炸」( The Blitz )的《 Goodbye Blue Sky 》那充滿大自然氣息的民謠結他,《 Empty Spaces 》的驚心動魄氛圍,《 Young Lust 》的藍調搖滾樂與怒,《 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 》從實驗音樂而帶出 Gilmour 的古典結他獨奏,取名自二戰時期當紅英國女歌手 Vera Lynn 的《 Vera 》之古雅盎然,《 Bring the Boys Back Home 》的軍樂與交響樂,《 The Show Must Go On 》帶來 The Beach Boys 式和聲。

專輯的高潮壓軸之作《 The Trial 》,是一首開宗明義的交響樂搖滾歌劇曲目, Roger Waters 以不同口音一人分飾檢察官、校長、妻子、母親、大法官五個角色。

1980、81年, Pink Floyd 舉行不惜工本、製作空前絕後的《 The Wall Tour 》,把《 The Wall 》以搖滾劇場形式搬上大舞台,因為製作昂貴而複雜,當時只有舉行過31場巡演而已,但已叫 Pink Floyd 各人蝕本收場,唯獨已被離隊的 Richard Wright 當時只是以「受薪樂師」角色參與,所以不用賠本。

1989年11月分隔東德西德邊界的柏林圍牆遭拆除,然後 Roger Waters 在1990年7月率領一眾歐美音樂人在柏林圍牆遺址把《 The Wall 》重演成歷史性大型音樂會《 The Wall – Live in Berlin 》,成為一時佳話。2010到2013年間,Roger Waters 年以個人名義完完整整地舉行《 The Wall Live 》巡演,所拍攝成的音樂會電影及紀錄片《 Roger Waters: The Wall 》亦在2014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