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EOS M5 羽量級新拳皇上市

撰文:鍾世傑
出版:更新:

Canon的APS-C無反系列新作EOS M5今天見街,細小的機身集合Canon多種優良技術和新構思,即來看看有甚麼新玩法。

(鍾世傑 攝)

EOS M系列過去給記者的印像,就是穩穩陣陣、個性不足,但近日Canon似乎開始為M系注入新能量,比如早前試玩過的連LED燈超微距鏡,帶出攝影全新玩法。而今次介紹的新主機EOS M5,則宣布Canon將旗艦單反的功能毫無保留的帶到APS-C mirrorless主機上。

今次試玩主要用新推出的EF-M 18-150mm天涯鏡,鏡身只有一罐罐裝咖啡大小,實在方便,令記者再有帶無反去旅行的衝動。(淨機身$7,880、18-150機鏡套裝售價未定、15-45機鏡套裝$9,080)(鍾世傑 攝)
外對焦外變焦,伸盡長度約有一罐紅牛大小。(鍾世傑 攝)
機頂又多了一個轉/按操控鍵,連按可轉換ISO/WB/焦點等項目,再用轉環改變參數。(鍾世傑 攝)
背芒可向下180度翻前,但個人覺得用途不大。(鍾世傑 攝)

M5使用的是24MP APS-C元件,更支援「雙像素CMOS自動對焦」Dual Pixal AF,總而言之對焦快了又準了,尤其是相位對焦令拍片的準繩度更好;而它的大腦「DIGIC 7影像處理晶片」,以為只是跟80D同級,原來版本更加新,有網頁表示它處理RAW的性能更好,但記者自己暫時未試出分別。

「Touch and Drag AF」觀景窗構圖+篤芒對焦

M5的LED芒不只可翻動,又能觸控對焦,但Canon從用家收回來的意見發現,原來佳能用家傾向用EVF取景器拍照,令觸控對焦變得無大用處。Canon提出了一種有趣的 「Touch and Drag AF」新玩法,當你使用EVF取景時,可以照樣在LED背芒上用手指拉動焦點。雖然有人發現這功能要大手掌的人才用得得心應手(左手持鏡、右手食指接快門、姆指Touch and Drag),但女生一般也使用touch screen作live-view取景,所以問題不大。

眼睛用EVF對焦,同時可用手指在背芒上點擊及拉拽,改變焦點。(鍾世傑 攝)
鏡身旁邊的short-cut鍵可一按開/關「Touch and Drag AF」,其實menu內還有不少選項,了解後應該會更好玩,但試用時間有限,下次再寫。(鍾世傑 攝)

EOS M5 試拍

在日光下以ISO200試相,面相對焦準繩。(ISO200.1/800s.f/5.by EF-M 18-150mm Lens)
室內高ISO試影,ISO3200仍可一用,但對焦反應和銳利度則有點下降。(ISO3200.1/1000s.f/5.by EF-M 18-150mm Lens)

EOS M5 連拍試拍

(鍾世傑 攝)

微距追焦十連拍,如果室內光線不足,就要開高一點ISO至3200,以高速快門才能拍到又準又sharp的連拍。(ISO3200.1/1000s.f/5.6.by EF-M 18-150mm Lens)

(鍾世傑 攝)

似乎M5對水平移動的追焦性能最好,model前後踏步、頭部前後移位時,則有一點點走focus,但10張仍有7張sharp臉。(ISO3200.1/160s.f/5.6.by EF-M 18-150mm Lens)

Combination IS 機身鏡頭雙重防震拍片

M5有結合型動態穩定技術(Combination IS),簡單講就是機身加裝5軸電子防震,影相時用鏡身防震、拍片時用主機防震,對邊走邊拍錄video時的機身上下搖動最為有效;配合內置鏡身防震的kit鏡及新鏡18-150mm效果更佳。所以今次Canon找來Fishman Lok跟日本女拳手内藤チサ合拍了動感十足的廣告片,而記者也另外請了女model以拳擊動作試片。
CANON香港網店

機身防震在手持拍片時最有用,配轉環使用Canon老鏡時,也能提供防手震效果。而數碼IS則要使用15-45mm/18-150mm兩枝專用鏡時,才可達到機身+鏡頭協調防震的最佳效果。
如果你問我這個每天跑幾場記招的記者,心水攝影器材有甚麼要求,我會馬上答:畫質夠用就好、最重要是輕身小巧、大光圈當然好,但機身細鏡頭大又是頭痛。 近日Sony的a6500、OM的OM-D E-M1 Mark II,加上Canon的EOS M5連環推出,mirrorless相機又將暫時告別全片幅熱潮,講求輕巧便攜、個性化功能的可換鏡無反相機,誓將成為市場新寵。
記者用後感:小片幅mirrorless反擊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