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大肚腩在搏擊上亦有優勢!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受到當代媒體影響,我們見到一個人有肚腩,總會與「肥胖」、「笨拙」等形象聯想,亦受到健美運動和部份搏擊運動影響,我們亦反過來將八塊腹肌的身型視為「力量」和「好打」。總之,「肚腩」和「腹肌」被賦與兩極對立。殊不知在古代軍事武術為主的年代,有「肚腩」絕不累贅,亦是保命必要身段,在現代搏擊中,肚腩其實也十分有用。

UFC拳手Ryo Nelson便有一個招牌大肚腩。(圖片來源:www.sherdog.com)

現代搏擊運動員經常以乾身和八塊腹肌的形象示人,是因為很多搏擊運動是打體重量級制。為了確保對賽公平,要求體重相同選手對賽,賽前亦會過磅以確保雙方選手符合重量要求。而搏擊運動員為了避免打比自己高一個重量級別的人,會積極於賽前減肥,好讓自己能打低一個重量級別,作賽時有更好發揮,而只要夠瘦到一定體脂比,不用太鍛煉其實腹肌線條已經出現,所以我們才見到他們經常以鋼條身形示人。

而一旦去到最重量級級別,當這些選手的體重不設上限後,他們很多便沒有明顯腹肌,更甚者可能是大腹便便。

可是,大家看看某些古代軍事或軍人圖畫,當中尤以中國歷史的名將圖畫,尤為突出大肚腩的形象。而在漢語中,我們也常以「虎背熊腰」、「膀大圓粗」來形容大將魁梧英偉的身驅,尤其標榜他身材魁大,尤其腰粗腰大。

「虎背熊腰」的從軍者

古代從軍者,其實特別需要有肚腩,說準確點是讓自己夠肥。夠肥有肚腩在作戰上有不少好處:

岳飛的流傳畫像,可見古時將帥很多大肚腩。

1. 古時長途跋涉從軍征戰,糧食供應未必穩定,萬一出征遇上缺糧情況,相對而言夠肥有較多脂肪,才有足夠脂肪燃燒,增加飢餓時的生存機會;

2.在披甲上陣的冷兵器年代,身形夠肥,體脂夠厚,在護甲保護下,敵人武器只要不是有很大的打擊力或衝刺力,很多時夠厚脂肪的身形都不容易因此受傷。萬一遭利器如刀劍傷害,厚脂亦讓傷害減少,不易傷到深層的筋骨,增加受傷後的存活率。現實確實有肥子被刀刺傷肚腩,因脂肪夠厚,小刀沒有傷及內臟,只受輕傷。

3.我們很多搏擊動作,若要有更好發力效果,其實除了身驅和四肢一些明顯肌肉外,最依賴的其實是看不到的核心肌群。核心肌群主要在身體腰腹前後一帶,有保護脊椎和穩定作用,這種肌肉若得以強化,除了可以穩定身體和平衡外,更可以提高上下肢肌肉發力效果。而肚腩正好是一堆在腰腹一帶的厚脂,用來作穩定和緩衝,保護相關肌肉,減少受傷機會。

時至今天,肚腩在搏擊上也十分有用。

搏擊運動的肥仔

例如MMA著名肥仔Roy Nelson,他以地戰見稱,他那招牌大肚腩除了用作防守外,便經常在施展Top Crucifix時,以他的大肚腩協助進攻壓制對手。

其實,腹大便便肥仔只要久經訓練,也能打得好身手,大肚腩反而可能成為自己一項在擂台上的長處。例如早前於美國的WBA(Super)、IBF、WBO、IBO四條腰帶冠軍爭奪戰,肥仔Andy Ruiz 便打贏了賽前被看高一線的英國拳王Anthony Joushua,讓很多人大跌眼鏡。

所以各位不要看輕有肚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