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而動武】致師:有別單挑約戰 彰顯勇武陣前突襲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中國諺語有云「先禮後兵」,在雙方生死搏鬥瞬間,會先談禮儀,對很多人來說是匪夷所思。有人說這體現中國乃禮儀之邦,亦有說這是以和平手段避免紛爭。其實,「先禮後兵」的戰鬥文化流行於春秋時代以前的社會,當時從軍者多為貴族,講究貴族間禮儀,動武前「先禮後兵」,即使開打期間亦會守禮,點到即止。這次便為大家介紹先秦獨有的挑戰方式——致師。

在春秋時代以前,貴族才為戰場主角,戰場上的禮儀是尚武精神體現,而「致師」便是其中之一。「致師」指開戰前兩軍代表陣前單挑,《周禮》便有記載「古者將戰,先使勇力之士犯敵焉」(但這本書有說是戰國以後偽造)。《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晉朝人杜預註釋「致師」為「單車挑戰」。《後漢書》將東漢時代武將挺身獨戰,解釋等同「古謂之致師」。近人祝中熹不同意「單挑」說,認為這詞只解釋兩軍大戰前序幕,目的在顯示勇猛、振奮軍心,是兩軍交戰激勵士氣方法之一。但不論這兩方解釋,都強調「致師」要義在於顯示勇武而臨危不亂。

交戰期間惜英雄重英雄

「致師」在古代未必是單對單的對決,在以戰車為兵種主力的年代,兩軍代表可以是以三人為一組的戰車單位,開戰前兩軍各派代表互比武藝彰顯勇武。公元前597年,晉楚邲之戰。楚國對晉國致師,派出一輛戰車快速衝向敵陣,讓軍旗在風中勁舞,這時位於戰車右邊的甲士在戰車衝進敵軍陣中之時,迅速的斬殺一名敵兵並割掉其右耳,然後再活捉一名俘虜回營。可見致師要冒極大風險,入敵陣擄敵歸營,期間神情自若、敏而不亂,而倘若失敗則戰死或成為俘虜,可見是相當艱巨而危險的任務。

春秋以前,戰車為兵種主力,兩軍代表可以是以三人為一組的戰車單位。

而「致師」亦包含了貴族間禮儀,講究從容中顯出勇武,因此亦有穿插「顧獻」之禮。春秋以前,戰場多在山下的莽野之地。當時人煙稀少,禽獸甚多,戰場往往也就是獵場。所謂「顧獻」是指在背後有敵人追擊的情況下,惜英雄重英雄,射取動物作為禮品,回身獻給對方。出現這種場面時,追擊的一方一般也就以禮相報,不再追逐,這可視之為古代的一種軍事禮儀,軍人間的倫理。

再以成語「宋襄之仁」為例,故事中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是一位極重仁德的霸主,他在與楚國交戰時,因為楚軍渡河而不乘人之危派兵出擊,到楚軍登陸整裝待發後卻為對方所敗,可見春秋時代兩國交戰,其中一方還未擺開陣勢,另一方不得貿然出擊,這與後世所講的攻其不備完全相悖。而如果對方敗逃,不可窮追不止;發動戰爭一般為教訓對方,甚少直接吞併國家,所以如果在戰爭中軍隊被團滅,也不用有亡國之憂。

戰國以後流行挑釁約戰

春秋時期禮儀被各國視為立足之本,如果一個國家無視這些禮儀,就會被看作蠻夷之徒。春秋以後,因戰爭模式改變,「致師」逐漸從戰爭舞臺上消失。

春秋以前,戰爭一般規模較小,西周時動員幾百乘戰車、幾千名步卒,已是極大陣容。到春秋後期,大國間的戰爭至多也僅有數萬人參加。那時戰爭以戰車為主,以陣地戰為基本形式,佈陣較簡單,軍事行動涉及地域有限,陣前狀況雙方將士多能目睹,往往在短時間內即可結束戰鬥。因此,勝負相對而言較多地取決於戰士們臨戰時的心理情緒。致師這種勵氣形式,就是和上述情況相適應。一乘戰車綜合了禦、射、擊等主要攻擊能力,可看作是一方軍事力量縮影,致師的勵氣效應在銳車闖壘的行動中可以得到充分的顯示。此外,那時的軍事指導思想也比較強調義理,在戰爭實踐中還看重某些禮儀。

戰國以後,開始流行以兩將單挑叫戰約打的叫戰文化。

時至戰國,大型戰役雙方參戰人數動輒幾十萬,騎兵、步兵已取代戰車成為主力兵種,更多平民參軍入伍,戰鬥多在複雜的地形中開打,佈陣與戰術技巧日趨複雜。運動戰愈來愈受重視,野戰更注意利用山水之險而修築堅固防禦設施,殺傷力極強的勁弩已被廣泛使用,戰爭也變得曠日持久起來,戰爭勝負已更多地取決於交戰雙方國力強弱和統帥們總體指揮得失等各種因素。在這種情況下,致師的勵氣效應愈來愈小,在對方堅固的壁壘和遠射程強弩面前,致師者必然成為無謂的犧性。

戰國以後,開始流行以兩將單挑叫戰約打的叫戰文化,這也解釋了秦漢以後為何會以「單挑」等同「致師」的原因。例如楚漢相爭時,兩軍對峙廣武,項羽曾叫戰劉邦單挑。可是,這種陣前單挑不論其形式還是意義都有別於致師。致師以車乘為行動單位,單挑則是獨騎而出;致師是一種主動突襲,不存在對方應不應的問題,而戰國以後則是先「挑」後「戰」,如對方不應戰,則挑戰行動至多不過是一場陣前對罵而已。

致師是以少對眾搏殺,單挑是一對一交鋒。單挑已不具備致師那種先聲奪人的氣勢,而更多地帶有陣前比武性質;此外單挑更崇尚赤裸裸的拼殺,不再有「致師」這份惜英雄重英雄,講究雍容的禮儀。而流行於戰國到隋唐間的單挑文化,有興趣了解的讀者可參閱【武備志】另一文章。

俗套來說,春秋以前致師雖然是突襲戰,雙方仍然有很多規範;戰國以後則崇尚「挑機」和「應戰」,敵軍不願意單挑,便初則口角,繼而動武,兩軍正式開戰!

參考資料

祝中熹:〈先秦獨特的挑戰方式—致師〉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