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專業、溝通——香港的出路!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小弟去年與一班志同道合的專業人士成立了香港青年專業聯會,目的是希望透過跨業界、跨層級的對話和協作,從不同的專業聲音當中尋找出路,為政策制定和一些對香港未來發展至為重要的議題出謀獻策。我們相信,融合多元且從專業角度出發的意見,加上真誠的溝通,理解不同持份者的真正著眼點和困難,定能為社會帶動正面的轉變。
撰文:黃偉信

聯會成立後,由於成員來自不同專業,例如醫療、金融、工程、公關,我們經常對事情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最後經過磋商後還是會有共識。觀點不同不重要,只要從專業出發,大家又誠懇地溝通,最終都會找到共識和出路。

但環顧近年香港社會,尤其是部份掌握權力的政治人物,他們不但沒有從專業的角度做好自己的工作,連反映和尊重民意也做不到。就以去年逃犯條例修訂風波為例,雖然事件發展至很嚴重的社會衝突,但最初的原因是政府沒有掌握好民情,沒有意識到反修例的意見是如此的廣泛,在關鍵的時候沒有疏導民意而反而為社會火上加油,例如在一百萬人大遊行後當晚即時表示會如期恢復二讀。更嚴重的錯誤是漠視了專業團體(包括律師公會)和外國商會的意見。

2019年6月9日:民陣發起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主辦宣布有103萬人參加。(梁鵬威攝)

對政府而言,同意它的就是外國領事支持(但說不出是哪個國家),反對它的就是外國干預,但最奇怪的是當我們談的是逃犯引渡和司法互助,這當然涉及超過一個司法管轄區的事情,外國當然有權發言,但在特區政府眼中,他們可以支持,反對或批評的就是「說三道四」、「粗暴干預」,與市民和議員的反對一樣,「全部都是廢話」。

而部份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亦沒有盡反映民意、提供專業意見的責任,任由特區政府一意孤行,甚至嘗試繞過正常立法程序加速審議,結果避不開民意車禍,在去年下半年大爆發,對香港甚至地區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創傷。

撇開政治不說,講民生。政府和政客在最應該聽從專家意見,例如抗疫的關鍵時候,則又偏聽,亦不願意回應民間強烈訴求。由爆發疫症的第一天開始,已經有要求封關的聲音,而且是由不少專業醫護和醫生提出的,但政府一下子認定這是政治訴求,與內地分隔是政治上不正確的,而且醫護採用罷工策略,政府認為不應屈服,所以一直沒有將全面封關放入政策考慮之列。這是典型的政治凌駕專業。不少與政府有聯繫的醫學專家在訪問中亦透露,他們的一些意見(如要注意外傭和護老院群組、規定帶口罩等)在早期都不獲接納;近期幾個重要決定,包括延遲選舉、全民檢測等,都似乎未有認真諮詢過專家意見。

經民聯的盧偉國近日建議要使用「港康碼」,讓檢測結果呈陰性人士可以進入餐廳,借鏡內地盡快回復香港經濟和社區活動。(資料圖片)

更甚的,是拖後腳的政客。醫管局將亞洲國際博覽館迅速改為社區治療設施,本應是利民好事,但身為民選議員的葛珮帆,關心的不是設施是否足夠或安全,而是場內有掛起「美國自由神像」相片!她甚至在抗疫期間麻煩醫管局,要求它出通告解釋及拆下相片。神像等美國景色相片是博覽館內的原有裝飾,場地本身是用作展覽和演唱會,有一些國際的特色十分平常,難道葛議員又會關心機管局在機場大樓設有時鐘顯示世界各地時間,是引入外國勢力嗎?

另外,經民聯的盧偉國近日亦忽然建議要使用「港康碼」,讓檢測結果呈陰性人士可以進入餐廳,借鏡內地盡快回復香港經濟和社區活動。這些意見隨即得到專家和業界反駁,由於檢測陰性不代表以後免疫,若果鼓勵有健康碼人士「周街行」,可能令疫情變差,亦令對健康碼無信心的市民對外出消費更卻步。連林鄭月娥亦認為以健康碼作為出入公共場所或食肆的通行證,這建議不切實際,混淆信息。盧偉國作為專業工程師,在提出任何政策建議時都應該三思,研究和權衡清楚利弊,而非政治先行,將內地做法搬字過紙到香港便算。這樣出醜,實在丟了專業人士的面子。

政治凌駕專業、利益凌駕理性,我們在這艱難的時局,仍不絕望,盼能盡一眾專業人士之力在不同崗位竭盡所能,透過多元、專業的意見反映和跨領域、跨世代、跨光譜的溝通,一點一滴力挽狂瀾,昏暗中為香港尋找曙光、出路。

黃偉信
2020 年立法會選舉功能界別(工程界) 參選人
香港青年專業聯會創辦人、傑出青年工程師得獎者,倫敦帝國學院碩士。
畢業早年於港鐵任職,現職於工程顧問公司擔任高級經理。

相關文章︰

【反修例】疫情及社會動盪後 香港會出現新五大訴求嗎?

【新冠肺炎】民建聯應多做實事

政壇諸事町|葛珮帆促亞博館拆自由神像照 網民洗版批小題大做

新冠肺炎|盧偉國倡持「健康碼」可堂食 梁子超:疫情恐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