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直銷電話投訴 僅3宗入罪 私隱署籲投訴人「傾多陣」

撰文:陳宇軒
出版:更新:

「你好,我們是XX財務打來……」相信不少市民都曾收過這些直銷電話,若你未曾同意直銷,實可投訴。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回顧去年工作指,去年涉及直接促銷的投訴升約22%,轉介警方檢控的個案亦增,由前年30宗增至去年112宗,當中大部分是疑違例取用個人資料作直銷用途;惟公署指不少投訴人「太早收線」,能提供的資料不足,故搜證有難度,去年只錄得3宗定罪個案,呼籲市民「傾多陣」,以讓調查更有效。

私隱署召開記者會,指去年轉介檢控個上升近3倍。(陳宇軒攝)

直接促銷投訴增22%

據公署統計,據公署統計,2016年接獲投訴有1,838宗,比前年下跌約7%,73%投訴屬私營機構,當中涉及投訴的私營機構類別,最多為金融及財務,佔近30%,其次是物業管理及電訊。

在去年投訴個案中,涉及直接促銷的有393宗投訴,比前年多22%,而轉介警方考慮檢控的個案,則由前年28宗躍升至109宗,卻只有3宗經轉介檢控後已定罪,有關個案涉及1名保險代理人、1間銷售推廣公司及1間鐘錶公司,均是未取得資料當事人同意,便使用他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私隱署指不少投訴人都「太快收線」,令他們未能提供有效資料跟進。(Getty images)

「太快收線」難以搜證

對於檢控成功率極低,首席個人資料主任梁展華解釋,雖投訴增加反映市民對直接促銷的權責了解加深,同時亦因2013年4月有關條例修訂後,涵蓋範圍擴大,惟不少市民「太快收線」,結果投訴時不能提供直銷的對話內容,連對方是甚麼人、甚麼公司均不能提供,部份人則向該公司拒絕直銷後,亦忘記了何時及如何拒絕,致公署搜證有困難。

公署首席律師郭美玲則指,有個案轉介警方後亦因證據不足而撤控,亦有投訴人嫌麻煩而停止起訴,甚至有個案是直銷電話非由香港境內打出,均影響檢控成功率。

公署建議可有助調查投訴的資料:
公司名稱
促銷性質
負責職員名字
拒絕直銷時間
如何拒絕直銷

私隱專員黃繼兒表示,現時直接促銷手法層出不窮,對於長者可能未必適應而接受促銷,舉例指可能對方以有公信力的機構自居、能說出你的名字等,從而誘使透露更多資料。他續指不少年輕人對私隱關注不多,特別在手機應用程式條款,大多不理會便直接接受,「以私隱換取利益」。

互聯網私隱查詢增兩成多 主涉網絡起底、欺凌

此外,公署去年收到的查詢個案有16,180宗,比前年減少12.3%,最多人查詢的範疇為收集及使用個人資料,包括身分證號碼及副本等。至於與互聯網有關的查詢有885項,比前年增21.9%,主涉網絡起底、欺凌及流動應用程式。

另在投訴個案中,也有73宗與選舉活動有關,大部分與去年立法會選舉有關,投訴人反對未得他們同意前,個人資料被用於選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