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選委戰結果 建制應反省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日前選舉委員會投票的結果出爐,媒體整理指出,泛民相關的人士取得325席(約佔總席次的27%),並在專業界別中得到相當大的突破。
固然這對未來的一場特首選戰有關鍵性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反映建制派未能爭取得更多專業人士的支持。

上屆票王兼核心「梁粉」、房協主席鄔滿海領軍的「G18」名單中,只得鄔一人當選,而且更是最低票入圍。(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文:程柏濤(香港青年發展機遇研議會特約研究員)

除了現屆政府施政問題以外,過去幾年,香港人對香港的民主制度發展都有一定的訴求及討論。然而,建制派所有政黨團體在這問題上幾乎一直是缺席,閃躲逃避表達立場,欠缺完整論述。

建制對政制發展劃地自限

不同黨派對香港的政治制度發展可能有不同的訴求,或快或慢的民主化,或是不同於泛民所建構的「民主」,甚至是根本不相信民主制度。但無論那些政黨團體所相信的是甚麼,不少中間派市民難以接受的是「西環說了便算」的狀態,對於香港政制發展完全沒有想法。那怕你不相信西方民主制度,如果能以理服人,相信同樣有機會得到支持。但建制派各團體一直欠缺表達他們的想法,更沒有一套完整理論論述。建制派過度的機會主義,難以取得年青人、專業人士、知識份子市民的支持。

政制發展不可欠奉

民生政策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政制發展論述,其實並不完整。長遠而言,政黨很難以民生作擋箭牌而不談政制發展,反之亦然。結果令香港出現泛民政黨有政治論述但民生政策不足甚至矛盾,但建制派自稱注重民生發展但政治論述欠奉,這些都不是健康的政治發展。香港政壇過去多年聲稱沒有政治人才,但之後發展出的卻是一批著重政治溝通和政治包裝的公關人材;不然就是一些理論很多但沒有多少人間經驗的大學講師教授,他們的學術理論與現實世界有相當大的差距,自己一旦當上權位也未必實行得出來。

今次選舉委員會選戰的結果是建制派的警號。選委一戰失利,加上近年香港社會及政治局勢,警示建制派過去多年工作未能贏取市民信任。不過,泛民政黨也要思考清楚他們與中央政府的關係定位,要知道時移勢易,以過去及現在的方式爭取民主和自治空間,是否真的有效?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