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Édith Piaf生日快樂】法國傳奇歌后 六首必聽著名歌曲

撰文:黎偉麟
出版:更新:
getty images

12月19日,是法國傳奇歌后「小雲雀」Édith Piaf(依蒂琵雅芙)誕生日。不少讀者對她的認識,也許來自2007年由Marion Cotillard主演的傳記電影《粉紅色的一生》(La Vie en rose/La Môme)。Piaf出生於上世紀初巴黎一個貧困家庭,父親擅長雜技,母親則以賣唱為生。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父親應徵前往前線,幼小的Piaf跟著經營妓院的外婆在巴黎長大,從小就接觸社會最底層的人群,盡嘗人間冷暖。

getty images

1922年,她重回父親身邊,也從此開始了街頭賣藝的生活,但獨特的嗓音使她很早就能獨立謀生,與老友Simone Berteaut在街頭賣唱。1933年,她與初戀情人Louis Dupont生下女兒時,她才只有17歲。但幼小的生命兩年後就因腦膜炎而夭折。但也就在此時,她認識了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一間夜總會的老闆Louis Leplée,這成為她演藝生活的重要轉折。Leplée送給這個身材嬌小(只有147公分)、但嗓音洪亮的小姑娘一個藝名:La Môme Piaf「小雲雀琵雅芙」。

她的作品多是其悲劇一生的寫照,最著名的歌曲包括《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1945年)、《愛的讚歌》(Hymne à l'amour,1949年)、《我的老爺》(Milord,1959年)和《一切我都不在乎》(Non, je ne regrette rien,1960年)。中年以後, Piaf因為車禍傷害,染上注射嗎啡止痛和酗酒。1963年10月10日, Piaf因肝癌死於格拉斯,終年48歲,她的朋友法國超現實主義才子Jean Cocteau(尚·高克多)也於同一天逝世。讓我們在她誕辰101周年的日子,重溫6首她的經典名曲,並緬甸她波瀾萬丈的一生。

1. 《La Vie en Rose》(1945年)

《La Vie en Rose》是Piaf最廣為人知的歌曲,歷年來有無數歌手翻唱,包括名模歌手Grace Jones在70年代尾的的士高版本,連本地的陳百強亦有粵語版《粉紅色的一生》。此歌曲詞由Piaf包辦,1943年在同名夜總會表演它。起初她的拍檔都不認為《La Vie en Rose》會成功,因此沒有即時出版。至1945年,Piaf改變想法,次年更在演唱會出選唱,成為觀眾最愛一曲,亦令Piaf成為世界級名人,歌詞關於尋找真愛的樂趣,也支持著在戰爭中經驗苦難的人。

2. 《Mon légionnaire》(1936年)

《Mon légionnaire》(我的士兵)是女歌手Marie Dubas原唱的歌曲,由Raymond Asso作詞,Marguerite Monnot作曲。但是,現在這首歌為人認識都是Piaf的翻唱版本,亦是她最早為人認識的歌曲。歌曲主題是描繪一名女性等待不願透露名字的出征士兵的心情,因為非常切合Piaf的癡情女子形象,結果大受歡迎,連音樂才子Serge Gainsbourg後來也有重新演繹,成為80年代法國舞池金曲,更帶出同志意味。

3. 《Hymne à l'amour》(1950年)

在日本《粉紅色的一生》電影上映時,譯名是《Édith Piaf〜愛的讃歌》,因為在日本Piaf最廣為人知的歌曲是《Hymne à l'amour》(愛的讚歌)。Piaf首次獻唱此曲昤1949年9月在紐約Cabaret Versailles歌舞廳。彼時,Piaf 1947年首次赴美國巡迴演出。一席黑裙,一束燈光,簡單的布景更襯托出歌聲之獨特,征服了大西洋彼岸最初反應冷淡的歌迷。她與曼哈頓一家名為Cabaret Versailles原本為期一周的合約一再延長,短暫的行程持續了4個月。1956年,她成為第一位走進美國古典音樂殿堂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演唱法國流行歌曲的歌手。

《Hymne à l'amour》作曲者是Marguerite Monnot,作詞則是Piaf自己。歌曲是寫給她的一生最愛法國拳王Marcel Cerdan,即使是背著第三者的罪名,她也無怨無悔。可是在1949年10月27日,Cerdan在飛往紐約與Piaf見面時遇空難喪生,令Piaf深受打擊。日本版由越路吹雪主唱,後來宇多田光亦有翻唱。

4.《La Foule》(1957年)

《La Foule》(群眾)原曲是西班牙歌曲《Que nadie sepa mi sufrir》(不讓人知道我的痛苦)是1936年由阿根廷音樂家Ángel Cabral作曲、Enrique Dizeo填詞,在拉丁美洲流行多年。而在近20年後,當Piaf在當地巡迴演出,聽到Alberto Castillo演唱的版本十分喜歡,馬上翻唱一法文版,由Michel Rivgauch填詞,亦大hit起來。Michel的歌詞,寫的是一個女歌手與一男子在一個節慶中群眾中的偶遇。二人一見鍾情,但很快群眾又令他們倆分開,女歌手再不能看到愛人。如此淒然故事,彷彿又是一次歌者的夫子自道;快柏的南美華爾滋節奏,實在扣人心弦,即使不諸法語也能聽到強烈的情感。

5.《Milord》(1959年)

《Milord》(又名Ombre de la Rue)由 Georges Moustaki作詞,由Marguerite Monnot作曲,直譯《大爺》。歌曲講述出身低下階層的女孩愛上了從英國來旅遊的上流少爺。女孩在街上見到他幾次,每次都與另一少女把臂,而從來都沒有留意過窮家女。歌者自覺只是街上的一個影子,但她嘗試與少爺談話,傾吐愛意;他哭泣起來,她成功安慰他。最後,歌曲在女孩大呼"Bravo! Milord"、"Encore, Milord"下結束。除了法國,《Milord》在德國、英國、瑞典、挪威、美國等地打入流行榜。

6.《Non, je ne regrette rien》(1960年)

 

「不,沒有就是沒有

不,我什麼也沒有後悔

不論別人的慈悲

還是惡意的傷害

一切我都不在乎。」﹙邁克譯﹚

 

最能代表Piaf對待愛情與人生態度的歌曲,是《Non, je ne regrette rien》(一切我都不在乎)。1959年,當作曲人Charles Dumont和作詞人Michel Vaucaire在巴黎探望Piaf時,受到無禮相待。Dumont曾經多次想為Piaf提供樂曲,但得不到Piaf欣賞。Piaf讓兩人等了一小時後才與他們見面,並指自己很累,請快快演奏樂曲。Dumont低聲唱畢此曲後,Piaf沉默良久,然後請他再唱。Dumont唱至一半時,「Formidable!」Piaf大呼︰「這就是我一直等待的歌!這必定會成為我最成功的作品!」次年Piaf在Olympia音樂廳的歌唱會演唱,又一次風靡世人。

Piaf亦將歌曲獻給法國外籍兵團。話說錄製之時,法國正經歷阿爾及利亞戰爭,第一外籍傘兵團支持並援助當時在阿爾及爾的法軍為反對法國總統戴高樂以及阿爾及利亞的民兵領袖而於1961年所發起的臨時政變。而後政變失敗,軍團遭解散,軍團領袖被逮捕並審訊,而未授職權的軍官、下士、以及軍團人員則被分派到外籍兵團的其他編制中。當他們離開軍營時便選唱了這首歌曲,現今該歌曲已成為法國外籍兵團傳統的一部分,而且每當列隊行進時都會歌唱。

如黃愛玲所言,Ptaf嗓子不嬌柔甜美,但狂放有力,像盛夏傾瀉而下的暴雨,沒有半點瞻前顧後的猶疑——人生是一條單程路,只許向前,不可回頭;Piaf人如其歌,對於愛情,對於藝術,都義無反顧,一旦愛枯萎了,歌唱不下去了,生命也就沒有繼續下去的意義。Piaf雖然只有短短47年生命,但卻展示了音樂、女性與愛的力量,教人由衷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