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以輪椅走上崎嶇之路 :無法改變現狀 只好接受現實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當時最痛苦是做手術的時候,事情已經發生,其實我沒有選擇,只可以無奈面對。」蘇永通是年輕的輪椅人士,命運在他十多歲時給他一個巨大的衝擊,將他的活動能力剝奪。當年他是一個活潑的男生,在新加坡旅行時不幸在泳池滑倒,導致全身癱瘓,那一次意外改變了他的一生。

「其實當年去旅行的時候,我可以選擇去北京或是新加坡,後來因為有親戚在新加坡居住,家人最後決定讓我去那裡。這個決擇讓我明白有些事情沒法改變,而我也沒有怨天尤人,只是這個意外令人無奈。」阿通稱初時做完手術出院,度過了辛苦的時期,父母需要輪流照顧自己。經歷康復期後,他很快便回到校園,繼續學業。

輪椅人士工作之難

現在他已經畢業兩年,原本想投身銀行或市場營銷行業,但因為薪金問題未能找到工作。「因為我本身有政府的津貼資助,如果薪金低過津貼未必能解決我日常的生活開支」。

阿通指政府有途徑為輪椅人士找工作,但因為較少相關資訊,無論是他們還是僱主都不知道如何尋找對方。「如果是學歷高的輪椅人士其實不難找工作,但工作環境是主要的困難。有些辦公室設在工廈中,如果地下是貨艙或需要上樓梯才能到達電梯位置都不適合輪椅人士出入。」

輪椅對阿通來說等同他的另一雙腳,不過當它發生故障時也令他感到無奈。

電動輪椅故障 前路難行

阿通性格外向好動,未發生意外時他喜歡行山拍照,不過現在已經很少上山。「香港有幾條行山徑可以給輪椅人士用,不過全是行車道,那些路太斜又不平坦。而且用電動輪椅上山太耗電,我們大約只可以走二十公里,還未計回家的路程,它的電便會用盡,所以我不會上山,那太冒險了。」

提到電動輪椅的問題,阿通憶起自己曾有一次因為輪椅當機的事件。「那晚大約凌晨兩點,我坐著電動輪椅回家,來到電車路上它𥤮然當機。我當時停在漆黑的路上,四周沒有人,真是叫天不應,幸好有一輛的士因為紅燈停下,我才可以向那位司機求救。後來我被他推上行人路,再將輪椅轉換成手動操作才能回家。」阿通指如果以前遇到這些情況可以叫復康巴士接載,不過要苦候兩至三小時,後來這個服務也取消了。

雖然社區有不少為輪椅人士而設的通道,不過設計未如理想,對輪椅人士來說如同虛設。

輪椅設施如同虛設

「我以前住在上環,當時以輪椅代步需要記下哪一條路可以讓輪椅行駛,若記錯隨時會在路中碰上石柱之類的障礙物,令我無法通過。有些新的建築物會因為政府的規管而為我們做一些設施,但如果大樓外的通道如果不配合,那些措施根本如同虛設。例如有些重建的大樓,它會展示輪椅標記,代表大樓內有方便我們使用的設施,不過大堂外的入口是樓梯,我們根本無法進入。」阿通指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設計源於政府的問題,法例可能約束了大廈,不過沒有規管行人路。

「政府有為道路的設計定下標準,但很多時候都未能做到。譬如行人路連接到馬路上會有小小的接駁位置,它的高度不可以超過五毫米,但通常我們看到的都超過標準,輪椅經過這些位置都會被卡住,很容易造成意外。而有些斑馬線的油漆太厚,輪椅走過也會比較困難。 」阿通說遇到這些情況,他會減慢速度才能放心行駛。

阿通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輪椅人士可以外出,只要他們肯出來,我們才會知道他們的存在,社會能給予他們更多關注。

Samsung今年舉行的Solve for Tomorrow 2017以「科創未來.傷健共融」為主題,希望能夠啟發香港的學生,多關心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並透過創新科技,發揮創意,思考不同點子去幫助輪椅人士改善生活,解決他們日常遇到的難關,令香港成為傷健共融的社區。

想知更多:https://goo.gl/DXPY4r